電動車安全被質疑 小米兩個月市值蒸發超過5300億港元
電動車安全被質疑 小米兩個月市值蒸發超過5300億港元

近兩個月以來,小米集團嘅股價走勢極差,累計跌幅竟然高達34.7%,直接令市值蒸發超過5300億港元。雖然集團日前公布嘅第三季財報數字唔差,但係都無辦法扭轉外界對小米汽車安全性問題、廠房進度延誤,加埋晶片價格飆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嘅擔憂,市場情緒依然悲觀。

 

據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報導,計由今年9月25日至11月19日收市,小米集團嘅股價跌幅已達34.7%,總市值損失達到驚人嘅5300億港元。單計呢個規模,已經超越同期蔚來汽車(NIO)、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同零跑汽車等內地新能源車企業市值跌幅嘅總和約5000億港元。

 

而截至11月19日收市,小米嘅股價相對今年6月27日創下嘅61.45港元年內高位,更累計跌幅達36.83%。值得留意嘅係,小米喺9月25日發布17系列新手機後嘅第二日,股價即時大跌8.07%,引起市場關注。之後小米股價持續低迷,10月單月市值蒸發更加超過2800億港元,創公司成立以嚟最大單月跌幅紀錄。

 

今次小米股價大跌嘅主因之一,係旗下電動車產品屢次發生嚴重事故,令消費者對安全性產生巨大疑問。今年3月份,小米旗艦SUV「SU7」喺安徽省一條高速公路發生重大車禍,導致3人當場死亡,引發公眾高度關注。去到10月份,又再傳出成都一架「SU7 Ultra」撞車後起火嘅嚴重事故,因車門失靈無法打開,車主被困車內,結果不幸命喪火海。另外,小米喺今年9月,因旗下電動車嘅L2級高速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存在嚴重缺陷,被迫召回多達11萬7千架「SU7」,進一步打擊外界對品牌安全嘅信心。

 

除咗產品安全問題,小米汽車嘅工廠建設進度同產能爬坡延誤亦係股價下跌嘅另一主因。小米原本計劃透過二期廠房建成後,將整體年產能提升至30萬輛,但現時卻出現明顯延期,原定10月開始嘅產能提升安排似乎未能如期展開。公司最新公佈嘅10月份汽車交付量僅得約4萬多輛,與9月數字基本持平,未見增長跡象。

 

另一方面,高盛分析師於11月1日發表研究報告,大幅下調小米集團嘅目標股價逾一成,原因係記憶體晶片價格持續飆升,將進一步削弱小米整體嘅利潤率,令公司未來盈利空間明顯受壓。

 

內地媒體《界面新聞》日前亦指出,小米喺10月底推出新款手機Redmi K90標準版,售價定喺人民幣2599元,比起上一代K80調高咗300元,引發市場唔少討論。對此,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回應時坦言,今年記憶體晶片價格升幅「遠高過公司預期」。而小米創辦人雷軍更喺內部抱怨記憶體成本上升太多,直接影響產品定價策略。

 

據《第一財經》報導,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喺近期嘅業績電話會議上坦承,公司預計未來一年小米汽車嘅毛利率可能出現下降,形容2026年將會係非常具挑戰嘅一年。佢解釋,首先係明年內地汽車業界要面臨購置稅補貼減半嘅政策影響,對整個行業都有巨大壓力;其次,小米汽車目前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市場參與者眾多,需要經歷一段相當激烈嘅競爭階段,產品價格及利潤率勢必被壓低。喺呢種情況下,小米必須跟隨行業趨勢作出調整,難免喺短期內盈利會受到影響。

發佈時間: 2025年11月21日 14:5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