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因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台灣有事」發表咗敏感言論,引發北京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急速惡化。內地官方隨即發出旅遊警示,呼籲公民暫時咪去日本,導致大規模取消赴日旅行團同機票嘅「退團潮」。喺呢個政治角力之下,韓國瞬間成為內地遊客首選嘅「替補」旅遊目的地。不過,對於大批內地遊客(俗稱「自由行」同「團客」)即將湧入,韓國本土民眾嘅反應卻係兩極化,喺網上激起一輪又一輪嘅熱烈討論。
自從內地官方對日本採取反制措施後,內地旅遊市場即刻「洗牌」。根據中國旅遊平台嘅最新數據顯示,原本穩坐海外旅遊地榜首嘅日本,搜尋量同預訂量急速插水。而韓國則一躍成為最熱門嘅目的地,其中首爾更係登上咗機票預訂量嘅榜首,超越泰國、香港等地。有分析認為,呢個轉變速度咁快,證明咗內地遊客嘅旅遊選擇好大程度受制於政策同政治氛圍。
有上海旅行社人士透露,日本團嘅取消率已經超過六成,好多原先訂咗去日本睇紅葉或者跨年嘅客人都紛紛要求轉團或退款。由於韓國政府早喺九月尾就放寬咗內地團體遊客嘅免簽入境政策,令韓國喺地理同政策上都成為咗最便利嘅替代選項。
面對突如其來嘅「人潮」,唔少韓國網民喺本土論壇上大表不滿甚至崩潰。呢類負面聲音主要圍繞住過往內地遊客喺韓國留低嘅「三宗罪」:
一、環境衛生: 有網民舊事重提,指之前曾發生過內地遊客喺景福宮石牆邊隨地便溺等行為,擔心市區環境會變得污糟邋遢。
二、 公共秩序: 普遍認為內地團客會令「街道變嘈」,影響本地人嘅日常生活,導致公共場所更加混亂同擠迫。
三、 影響觀感: 有網民直言:「太羨慕日本喇,內地人都唔去」,或者叫人「咪嚟,留喺你哋自己國家啦!」表達唔受歡迎嘅態度。甚至有人戲謔地建議,不如韓國都學日本咁樣,講吓「台灣有事」嘅言論,等啲內地客轉去第度。
不過,喺眾多反對聲之中,亦都有唔少正面甚至係現實嘅聲音出現。對於旅遊業同小本生意嘅從業員嚟講,呢批突然轉軚嘅客源就係一筆橫財:
一、 經濟效益: 有網民就話:「唔鍾意歸唔鍾意,但係都要搵錢嘛」,指出韓國有好多人靠觀光業維生,喺外匯市場壓力大嘅情況下,內地客嘅湧入對國家經濟同小生意絕對有幫助。
二、 國家艱難: 「而家國家都唔好過,做小生意嘅人都好辛苦,佢哋肯嚟都係好事。」呢類觀點認為,無論動機如何,增加嘅旅遊收入始終可以紓緩目前嘅經濟壓力。
三、 「有殺錯冇放過」: 旅遊業分析人士亦指出,雖然內地遊客嘅穩定性受制於政治,但對韓國嚟講,短期內吸納呢批客源,總好過白白流失,可以暫時彌補淡季嘅不足。
中日關係緊張帶嚟嘅旅遊「轉軚潮」,令韓國陷入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旅遊業同零售業可以賺到盆滿鉢滿;另一方面,本地民眾又對可能帶來嘅治安同秩序問題感到憂慮。韓國政府同旅遊業將要面臨嘅挑戰,就係點樣喺「執錢」同「維持公共秩序」之間搵到平衡,確保旅遊業健康發展之餘,又唔會犧牲本土居民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