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加拉國前總理哈施納(Sheikh Hasina)昨日(11月17日)俾國際戰犯法庭(ICT)判處死刑,成為孟加拉史上俾落呢個咁重嘅刑罰嘅前領導人。法庭裁定佢喺去年血腥鎮壓學生示威嗰陣,犯下「反人類罪」。由於哈施納舊年八月被推翻後已經流亡去咗印度,所以今次係缺席宣判。
國際戰犯法庭喺首都達卡進行咗幾個月嘅聆訊同調查,最終裁定七十八歲嘅哈施納三項罪名成立,包括:煽動、下令殺戮,以及未能阻止大規模暴力。主審法官莫浸德(Golam Mortuza Mozumder)喺宣判嗰陣斬釘截鐵咁講:「我哋決定只會判佢一項刑罰,就係死刑。」
今次判決源於舊年七月,孟加拉學生團體因為不滿公務員職位配額制度,發起大規模示威,但好快就演變成激烈嘅反政府抗爭。當時身為總理嘅哈施納下令警方同軍隊鎮壓,結果造成大約一千四百人死亡,死傷慘重。呢場示威被當地人稱作「七月革命」。
「關鍵證據」係早前,《BBC Eye》證實咗一段外流錄音,錄音顯示哈施納可能喺動亂最混亂嘅時候親自批准使用「致命武器」。呢段錄音成為法庭定罪嘅重要佐證。
哈施納自舊年被群眾壓力逼到辭職,著草去咗印度之後,就未曾返過孟加拉。佢透過聲明,強烈反駁所有指控,話個審判係「帶有政治動機」,有失公允。佢仲批評臨時政府係想摧毀佢所屬嘅政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Awami League)。
「我唔驚喺正規法庭上面對指控我嘅人,」哈施納喺聲明中表明立場,強調喺正規法庭上,證據可以得到公正嘅權衡同檢驗。
判決一出,孟加拉外交部即刻有行動,正式向印度提出引渡要求,希望將流亡喺嗰度嘅哈施納押返國內執行刑罰。佢哋仲措辭強硬咁話,根據兩國現有嘅引渡條約,印度「有責任」移交俾人定罪嘅人,又話任何國家為危害人道罪被告提供庇護,都係「極之唔友善嘅行為」。
不過,印度方面就一直保持低調,暫時未有任何配合引渡嘅跡象。有分析員指出,新德里可能會企硬,唔想因為引渡哈施納而搞到南亞地區嘅政治局勢更加緊張。
呢個判決對一啲喺抗爭中失去親人嘅家屬嚟講,意味住漫長等待嘅終結,亦象徵住「遲來嘅正義」。喺法庭宣判嗰陣,坐滿晒嘅旁聽席傳出歡呼同掌聲。
但人權活動家就指出,雖然判決為部分受害者帶來少少安慰,但對緩解孟加拉國內嘅政治分裂幫助唔大。而家孟加拉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姚努斯(Muhammad Yunus)帶領嘅臨時政府掌政,加上2026年大選就快到,哈施納嘅死刑、人民聯盟嘅命運,同埋「七月革命」留下嘅深層傷痕,都令孟加拉喺未來幾年仲會面對動盪同埋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