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德國現任黑紅聯盟政府首位訪華嘅部長級官員,德國社會民主黨籍財政部長克林拜爾(Christian Lindner)於本周日啟程飛往北京,參加德中財金對話。德國財政部一名發言人喺柏林表示,今次會議旨在就宏觀經濟狀況,同埋喺多邊機構入面嘅合作進行政府層面交流。克林拜爾特別希望就以規則為基礎嘅貿易、原材料供應,以及烏克蘭問題同中方磋商。隨行嘅仲有多名德國金融界代表。
呢位發言人強調,此行其中一個目的,係向中方明確傳達德國嘅利益訴求。周三,克林拜爾會轉赴上海,喺當地同在華經營嘅德國企業代表會面。十月底,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Annalena Baerbock)曾因為中方只安排佢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Wang Yi)會晤,而取消行程;德方認為訪華應安排更多會面。而北京方面亦對瓦德富爾多次公開批評中國台灣政策表達強烈不滿。
克林拜爾主張同中國展開「開誠布公嘅交流」。臨行前,佢公開呼籲同中國保持「開放對話」。早前接受德新社訪問時,佢講到:「我哋唔應該只係喺背後談論中國,而係應該直接同中國對話。」佢指出,中國係國際事務重要參與者,「世界上有好多問題,只有同中國合作先有得解決」。
不過,呢位社會民主黨政治家亦強調,中國利用歐洲對中國稀土依賴施壓,係德國政府「絕不可接受」。講到台海局勢時,佢表示:「中方必須清楚:我哋非常密切咁關注台灣。若果發生軍事行動,外界對中國嘅觀感注定會被改變。」但佢同時提到,中國政府確實希望同德國合作,而且欣賞「喺政治對話入面唔掩蓋分歧,而係如實攤開講」。
周四結束訪華後,克林拜爾將前往新加坡,展開一系列雙邊會談。今次訪華背景特別,德中關係正喺一個敏感階段。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近年喺電動車、電池、稀土等領域對中國依賴愈來愈突顯。歐盟早前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引發北京強烈反彈,中方隨後推出反制措施。克林拜爾此行,正係喺緊張氛圍中尋找對話空間,避免貿易摩擦再升級。
喺俄烏戰爭議題方面,德國政府長期支持烏克蘭,並提供軍事及財政援助。克林拜爾希望藉今次機會,敦促中國喺國際場合發揮更建設性作用。中國官方強調中立立場,但西方國家多次批評北京未有明確譴責俄羅斯入侵。預計克林拜爾嘅磋商,將聚焦如何透過多邊機制推動和平方案。
德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財金對話機制自二零一四年啟動以來,已成為雙方高層經濟交流重要平台。今次會議議題包括全球經濟復甦、氣候變化融資、金融穩定等。陪同出訪嘅金融界代表,包括銀行及投資機構高層,佢哋會同中方企業探討合作機會,尤其係綠色金融同可持續發展方向。
克林拜爾今次行程相當緊湊。喺北京嘅周一同周二,佢會參與德中財金對話主體會議,與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Lan Fo’an)等官員會晤。會議重點包括宏觀政策協調、避免保護主義同加強供應鏈韌性。德方希望中方承諾市場公平准入,減少補貼造成嘅市場扭曲。
轉到上海後,克林拜爾會出席德國企業圓桌會議。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匯聚多間德國企業,例如西門子(Siemens)、巴斯夫(BASF)同大众汽車(Volkswagen)。呢啲企業都喺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同激烈本地競爭。克林拜爾預計會聽取企業意見,並向中方轉達相關訴求。
喺外交層面,克林拜爾訪華被視為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政府「去風險化」策略嘅一部分。朔爾茨去年十一月訪華後強調,雖然要維持同中國嘅經濟聯繫,但亦要降低依賴。作為財政部長,克林拜爾正係執行相關政策。佢出發前重申,德國歡迎中國投資,但必須符合歐盟競爭規則。
至於台灣問題,克林拜爾嘅立場反映咗德國官方一貫態度: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歐盟近年加強印太佈局,德國海軍艦艇亦有參與區域演習。克林拜爾所作嘅警告,旨在勸阻北京採取激進行動,同時維持溝通渠道。
喺俄烏戰爭方面,德國已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一百八十億歐元援助,包括豹式坦克(Leopard tanks)及防空系統。中國係俄羅斯重要夥伴,西方希望北京至少在避免局勢升級方面發揮影響力,例如勸阻使用核武。儘管克林拜爾今次磋商難以即刻帶來突破,但有助雙方澄清立場。
結束訪華後,克林拜爾將前往新加坡,出席亞洲金融論壇,並會同東南亞國家財長會面。呢安排反映德國正嘗試多元化其亞太戰略,降低對中國單一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