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雙十一消費慘淡!經濟泡沫破裂原形畢露?
內地雙十一消費慘淡!經濟泡沫破裂原形畢露?

一年一度嘅內地電商盛事「雙十一」購物節,喺一片「靜默」中落幕。雖然各大平台早喺十月頭就開跑促銷,搞出史上最長嘅活動期,但係今年呢個全球最大嘅網購節並冇成功「谷起」消費熱潮,市場情緒顯得低迷,一改過往全民「癲買」嘅盛況。有內地媒體甚至形容,今次雙十一係「近乎退潮嘅靜默」。

 

過往雙十一期間,打開社交媒體「朋友圈」,梗係「洗版式」咁見到親朋戚友分享「戰利品曬單」,各區嘅快遞「驛站」亦會大排長龍,等緊人「攞件」,甚至連促銷「短訊」都收到手軟。但係今年,呢啲景象「幾乎唔見晒影」。小區快遞站唔再「逼爆」,促銷訊息亦只剩「零星幾條」,可見消費者嘅購物熱情大不如前。

 

有分析指出,雙十一「熱度唔夠」嘅背後,係源於內地長期嘅房地產危機同產能過剩引起嘅通縮螺旋。經濟前景未明朗之下,令到消費者「比起以前更加難掏荷包」,普遍選擇「勒緊褲帶」,消費意願大幅下滑。

 

喺呢個大環境底下,內地消費者嘅行為模式悄然轉變。「理性消費」、「消費降級」同埋「精緻摳(即孤寒)」成為近排嘅流行用語。

 

所謂「理性消費」,就係市民唔會因為折扣夠而「盲目清空購物車」,更加傾向購買生活必需品,而非非必需品。而「消費降級」,則係指民眾因為「荷包縮水」,放棄單價較高嘅商品,轉為選擇國產牌子或者平價選項。至於「精緻摳」,聽落似「慳家」,但又唔係完全唔消費,而係「精打細算」,即使買品質好嘅嘢,都要「講求物有所值」。

 

有諮詢公司做過問卷調查,發現高達七成幾受訪者表示唔會喺雙十一期間增加消費額,呢個比例明顯高過幾年前。反映出消費者對物價「更加敏感」,「點樣使錢」、「將錢使喺邊度」都係重點考慮嘅因素。

 

面對消費者嘅「收手」,一眾電商同埋品牌方亦陷入「捱打」嘅局面。過往雙十一追求「短時間內衝高銷量」,但而家嘅經營邏輯已經轉變,更加睇重「長期留住客群」,滿足真實需求,而唔係製造短期「狂歡」去「引誘」衝動消費。

 

不過,對於一啲中小「店主」嚟講,日子「並唔好過」。有杭州女裝店「老闆娘」大嘆,如果唔搞促銷,店鋪「訪客量」會直接「腰斬」;但係一搞促銷,「計埋」平台「佣金」同埋折扣成本,隨時「賣一件蝕一件」。有賣手機配件嘅商家更坦言,就算「祭出」巨額優惠,都係「做緊虧本買賣」,對民眾「肯唔肯使錢」已經「唔抱有太大期望」。

 

總括嚟講,今年嘅雙十一「一反常態」,由以往嘅「搶購潮」變成「靜默轉型」,折射出內地經濟下行對市民消費信心嘅深遠影響。喺「買少啲、買好啲、買平啲」嘅新常態下,呢個一年一度嘅購物盛事,未來會以咩面貌繼續「行落去」,值得持續關注。

發佈時間: 2025年11月13日 15:1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