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艘郵輪靜靜停泊喺巴西北部大城市貝倫附近嘅臨時擴建港口,成為今屆氣候大會眾多與會者嘅臨時住所。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喺呢個亞馬遜雨林城市舉行,預計有近200個國家嘅4萬至5萬人參加,包括多位國家元首同政府領袖。大家齊集一堂,商討如何加強全球氣候保護行動。
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喺會議開始前宣佈,呢場會議將會係一場「真相對話」。不過,巴西現實情況充滿矛盾:一方面,森林大火、乾旱同雨季變化愈來愈嚴重,氣候危機正喺會議所在地爆發;亞馬遜雨林對區域甚至全球氣候都至關重要,但同時又係巴西最貧困嘅地區之一。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愈見頻繁,衝擊最深嘅往往係貧窮人口。另一方面,國際社會距離實現將全球升溫控制喺1.5攝氏度以內嘅目標仍然遙遠,而呢個「最後機會」窗口正急速關閉。貝倫嘅悶熱氣候,似乎預示住未來會有更多地區陷入高溫困境。
為紀念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十周年,東道主巴西將今屆COP30定為「執行大會」,希望重啟停滯多年嘅承諾。不過,截至目前,冇一個國家真正採取足夠行動去實現1.5度目標。氣候變化適應成為今次焦點議題之一。全球各地已深受氣候變化影響,經濟、生態同社會都出現壓力,尤其係貧困同發展中國家,要求富裕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同技術支援。
各國嘅減排承諾亦係關鍵之一。《巴黎協定》締約方理應喺9月前提交新目標,但截至11月,只得唔夠70個國家交咗文件。COP主席多拉戈(Andre Correa do Lago)直言:「我哋感到非常失望。兩個截止日期都過咗,但好多國家仍未履行承諾,真係令人惱火。」可見,呢場「真相氣候大會」開局並唔理想。
聯合國分析顯示,到2035年全球排放量只會下降12%,遠低於達標所需水平。盧拉呼籲各國立即採取行動,並提出名為「熱帶雨林永續基金」(Tropical Forest Forever Facility)嘅新倡議,目標籌集1,250億美元,用以保護熱帶雨林,促進生物多樣性同氣候調節。對盧拉政府而言,呢次大會係展示巴西結合經濟發展同可持續政策嘅重要舞台。
然而,大會舉行背景充滿國際矛盾。全球貿易衝突、烏克蘭戰爭同加沙局勢,令多邊主義陷入困局。作為全球第二大排放國,美國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並反對各種氣候保護措施。聯合國警告:「氣候定時炸彈已經開始倒數。」
雖然外界對談判前景憂慮重重,但唔少人對巴西作為東道國仍抱有期望。世界資源研究所巴西分所嘅科佩(Karen Silverwood-Cope)認為:「巴西具備橋樑角色嘅優勢,佢了解新興經濟體面對嘅困境,要兼顧減碳同增長,唔容易。」不過,巴西近期批准多項化石燃料鑽探許可證,令外界批評其政策前後矛盾。
歐盟亦成為焦點之一。雖然歐盟長期被視為全球氣候政策領頭羊,但近年內部分歧加劇。COP30召開前,歐盟各國終於就新減排目標達成共識:到2035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66.25%至72.5%,到2040年則要達到至少85%。但部分減排將透過購買海外排放配額實現,令外界質疑其實際效果。
東歐國家如波蘭、捷克、匈牙利一直主張放寬措施,加上「綠色協議」改革被削弱,令歐盟嘅領導地位受挑戰。新氣候研究所科學家霍恩(Niklas Höhne)指出,德國係拖慢進展嘅主要因素之一。雖然柏林目標係2045年達到碳中和,但依家仲喺擴建天然氣基建、減少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如果連德國都鬆懈,歐盟又點樣發揮領導力?」佢話。
樂施會(Oxfam)氣候專家科瓦爾齊格(Jan Kowalzig)則認為,中國可能會愈來愈多扮演先鋒角色,但對中國是否真會帶動全球進步仍有保留:「中國往往着重國內利益,而唔係推動全球合作。」加勒比共同體氣候變化中心專家拜諾(Mark Bynoe)則指,中國仍可能成為氣候議程中不可或缺嘅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