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正面臨嚴峻挑戰,旗下旗艦機型C919嘅生產同交付進度遠低於預期。呢間國有航空企業近日加緊腳步,派出專業團隊前往海外供應商,爭取更多Leap-1C發動機供應,以紓緩全球航空業供應鏈緊張造成嘅衝擊。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Comac主要同由美國通用電氣同法國賽峰引擎公司合資CFM International洽談,該公司負責生產C919專用嘅Leap-1C發動機。呢一動作凸顯中國航空工業喺追求自主可控同時,仍然高度依賴西方核心技術。
全球航空業自疫情後復甦以來,供應鏈問題層出不窮。空中巴士、波音等主要製造商都因引擎、航電系統及機身部件短缺導致交付延誤。Comac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大型客機項目,C919自2023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後,被寄望成為挑戰西方壟斷嘅利器。不過,2025年上半年Comac只交付5架C919,遠低於年初設定嘅50架目標;截至9月底,總交付量僅25架,比原計劃少咗近七成。呢個落差唔單止拖慢咗中國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司嘅機隊擴張,亦暴露出C919喺供應鏈上嘅脆弱。
消息指出,Comac最大瓶頸正係Leap-1C發動機交付延誤。該引擎由CFM生產,佔飛機總成本近兩成。自2025年5月起,美國商務部以「技術外流」同「國安風險」為由,暫停對華出口LEAP-1C,引致Comac浦東組裝廠多架半成品機身停擺。禁令雖喺7月解除,但CFM產能已極度緊張。Comac高層因此成立特別工作小組,包括工程師同採購主管,頻繁往返上海同CFM巴黎近郊工廠。「佢哋嘅任務係強化溝通,爭取優先配額。」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雙方正討論交付時程、品質控制同產能擴張。另一人表示,Comac甚至考慮透過空中巴士轉口進歐洲引擎,以避開中美摩擦直接影響。CFM作為GE同賽峰五五分合資企業,其產線主要喺美國同法國,深受地緣政治波動左右。
供應商同業界觀察家態度謹慎樂觀。CFM發言人指公司正提升Leap系列年產量,預計2026年每月可達千台,但短期仍要平衡A320neo同737 MAX訂單。中國航空分析師李漢明認為:「Comac訂單量細,優先度自然低過西方巨頭。若政治氣氛好轉,供應明年可能改善,但Comac必須加快本土替代。」根據預測,未來二十年全球需新增逾9500架單通道客機,其中中國市場佔超過八成,為C919提供龐大潛力。
Comac嘅困境唔孤單。波音因737 MAX安全事件同供應短缺,2025年交付量預料只有450架,遠低於疫情前水平;空中巴士則受LEAP-1A耐久問題困擾,A320neo延遲超百架。呢啲瓶頸推高二手機價格,亦迫使各航司重編航線。對中國而言,C919嘅遲滯唔單阻礙三大航司機隊更新,東航現營運11架,南航同國航各5架,亦影響Comac國際擴張。雖然C919已載客逾200萬人次,並獲文萊、柬埔寨訂單,但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認證料延至2027年,令佢暫難進入歐美市場。
為減低依賴,中國正加速研製國產引擎。航空發動機中國公司(AECC)開發嘅CJ-1000A高涵道比渦扇引擎,喺2025年3月已進入試飛階段。AECC高層指引擎表現超預期,2026年可裝機C919試飛。CJ-1000A源自軍用WS-10技術,標誌「中國芯」嘅關鍵突破。不過專家警告,適航及國際認證過程漫長,短期內難取代Leap-1C。Comac主席何東峰強調,自主創新係C919項目核心,預計到2028年國產化率可由現時約四成升至七成以上。
中美貿易戰陰霾仍未散。2025年5月引擎禁令,正係特朗普政府加徵145%關稅後,北京以125%報復性關稅回應嘅延伸。雖然7月休戰令緊張暫緩,但分析認為Comac供應鏈風險依然高。顧問泰勒指出:「引擎同航電系統嘅西方依賴,使C919極易受政策變化影響。」Comac選擇低調處理,避免公開批評供應商,或可維持關係,但同時削弱本土化改革嘅迫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