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邦政府經歷咗破紀錄嘅四十一日「閂門」之後,終於見到曙光。當地時間週一(十一月十號)晚,聯邦參議院以六十對四十票,大比數通過咗一項臨時撥款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 CR),為結束呢場史上最長嘅政府停擺危機,行出咗關鍵嘅第一步。
呢個勉強通過嘅協議,係兩黨喺長達個幾月嘅僵局之後,終於達成嘅跨黨派妥協方案。法案成功將政府嘅運作資金延期到出年一月三十號,同時亦保障一眾被迫休假嘅聯邦公務員,可以攞返停擺期間嘅「追溯薪金」,總算係畀幾十萬受影響嘅家庭一劑定心丸。
今次法案可以「順利過關」,關鍵喺於有八個中間派嘅民主黨參議員,「倒戈」同共和黨聯手,打破咗以往「拉布」(filibuster,阻撓議事)嘅局面。
喺參議院通過法案之後,總統特朗普亦即刻「表態」,話佢「撐」呢個跨黨派協議。佢向記者表示:「睇嚟我哋好快就可以重開政府。(Looks like we’re very close to opening our government very quickly.)」
而法案依家就提交到由共和黨控制嘅眾議院。眾議院議長莊遜(Mike Johnson)已經宣佈,將會喺本週稍後時間復會,目標係最快喺週三或者週四就「將法案通過」,之後再畀總統簽署,等佢「正式生效」。
分析人士普遍預期,由於兩黨領袖同白宮已經達成共識,眾議院通過嘅機會好大。若果一切順利,美國聯邦政府有望喺「呢個週末」之前「重新開門」。
今次長達超過四十日嘅政府停擺,已經超越咗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克林頓(Clinton)時期嘅紀錄,成為史上最長。
停擺期間,唔單止影響咗數十萬公務員嘅生活,搞到佢哋「要打兩份工」嚟養家,仲導致多項公共服務「縮水」,例如國家公園「閂晒門」,航空交通管制「人手唔夠」,令到好多航班「大受影響」。國會預算處(CBO)估計,今次「閂門」導致美國經濟損失咗「一大截」,單單係GDP就「縮咗」約零點二個百分點。
雖然呢個協議只係臨時性「續命」,並無徹底解決兩黨之間對於財政開支嘅「爭拗」,但起碼可俾公務員「出返糧」,避免一場更大嘅經濟同民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