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邦政府自10月1日開始停擺,今日已達37日,正式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持續35日嘅歷史最長紀錄。由於國會兩黨喺年度財政預算上無法達成共識,導致政府關閉部分機關、暫停非必要服務,非強制性支出全面凍結,影響範圍持續擴大。
今次停擺嘅核心爭議係「歐巴馬健保」(Affordable Care Act)補貼是否延長。民主黨堅持預算案必須納入延長健保補助條款,共和黨則主張應該先恢復政府運作,再另行討論醫療議題。參議院共和黨現時以53比47席佔優,但仍需至少6名民主黨參議員支持先可以通過法案。眾議院雖然早喺9月19日通過由共和黨主導嘅臨時撥款法案,不過參議院已經表決14次都未能成功。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若停擺再延續一星期,經濟損失將高達110億美元。由於聯邦資金中斷,政府數據蒐集工作受阻,令聯儲局難以準確掌握就業同經濟走勢,政策制定亦備受挑戰。大約有140萬名聯邦員工受影響,包括軍人、機場航空交通管制員等關鍵崗位人員,有啲被迫無薪休假,有啲雖然繼續上班但暫時無法領取薪水。美國交通部長達菲(Sean Duffy)警告,隨住感恩節假期臨近,如果航空管制人力同薪資問題未解決,恐怕會引發大規模航班延誤,甚至導致空中交通癱瘓。
民眾生活亦深受波及。「補充營養協助計劃」(SNAP)部分資金自11月起暫停,影響約4200萬依賴糧食救濟嘅美國人,佔全國人口約八分之一。呢個計劃係60多年來首次面臨中止,雖然其後被法院暫時擋下,但危機仍未解除。另外,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提供早期教育支援嘅「啟蒙計劃」(Head Start)部分資金中斷,導致數十萬名兒童嘅受教育權益受損。
若「歐巴馬健保」補貼未能延長,將於年底到期,恐怕令數百萬美國人無法負擔醫療保險。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批評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無視民間困境,反而喺公開場合「炫耀白宮浴室翻修」。特朗普上週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拒絕與民主黨談判,強調唔會接受所謂「勒索」。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表示:「係民主黨引發嘅政府停擺,受害者越來越多。他們到底想令呢種情況持續幾耐?一個月、兩個月,定係三個月?」雙方領導層妥協意願低落。參議院兩黨正進行閉門談判,似乎出現初步進展。一小群溫和派民主黨參議員正嘗試尋求突破,另有跨黨派眾議院中間派議員提出折衷方案,建議降低醫療保險費用以換取協議。
10月尾公佈嘅民調,美國民眾普遍認為政府停擺兩黨都有責任,不過有50%受訪者認為共和黨應負較大責任,43%則歸咎民主黨。隨住停擺進入第二個月,經濟同民生壓力持續累積,國會僵局幾時能夠解開,仍然未有明確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