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管理局喺10月31日透過政府憲報公布,由2026年1月1日起,公立醫院殮房遺體存放將實施收費制度。新措施下,遺體存放首3日繼續免費,第4日起至第17日,每日收費港幣100元,第18日至第33日每日200元,第34日起每日加至550元。
換言之,遺體如存放一個月,家屬需要支付約4,000元費用。現時公立醫院殮房遺體存放時間中位數大約為三星期。此外,死亡相關文件費用亦有調整,證明書及醫療報告費用將由現時895元增加至1,100元,加幅約23%。醫管局指出,根據數據顯示,約一成遺體存放超過一個月,甚至有個別個案存放超過一年,強調殮房係暫存遺體設施,希望家屬能盡快安排先人安葬。
殯儀業商會理事長鄭志傑今早(6日)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表示,業界事前未有獲得諮詢,昨日才知悉醫管局新收費安排。鄭志傑指出,遺體火化程序需時約兩至三星期屬合理範圍,家屬因為政府部門行政效率問題而被迫支付費用,情況並不理想。有殯儀業人士建議,醫管局應考慮將免費期延長至首3星期。
鄭志傑解釋,遺體雖然於殮房冷藏,但擺放時間愈長,遺體狀態難免出現變化,對家屬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業界人員同家屬溝通時,都會建議盡快完成處理。不過,處理遺體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各自有工作流程,令遺體存放期難以避免。具體而言,醫院須要3至5個工作天發出醫學證明書,家屬之後才能辦理死亡登記、領取死亡證,再向食環署申請火葬,而食環署提供火化日期更有可能延後至申請翌日起計15天內。如果遇到長假期,程序會更延長,鄭志傑認為只要存放期不超過一個月,一般唔會被視作濫用。鄭志傑推測,醫管局或參考私家醫院的安排,因私家醫院殮房供應緊張,普遍採用每5日大幅加價模式。但他直言,目前最大問題是公營服務效率不足,卻由市民承擔,「你做唔切唔係家屬嘅問題,但要家屬被迫承受,就真係有啲唔妥。」他呼籲政府部門加強協調。
曾任中大醫學院殮房管理,現經營殯儀社企及推廣生死教育嘅伍桂麟今日亦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新安排將導致家屬喺未取得死亡文件前,已被收取殮房費用,若存放至第33日及第44日,累計費用分別高達4,600元及10,100元。伍桂麟建議,若政府希望家屬喺3星期內處理遺體,可考慮將免費期訂為首21日,第22日起每日收費380元,咁樣到第33日接領遺體嘅費用將為4,560元,與現時方案相若。此外,伍桂麟亦建議醫管局增加公立醫院殮房嘅設施及存放量,改善殮房員工嘅待遇,增加人手,並縮短文件辦理時間至1至2日內完成,以配合家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