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喺3號早上邀請國防部進行專案報告並接受質詢,多位立委就對美三大軍購案進度嚴重延誤提出質疑。國防部長顧立雄坦承,66架F-16V戰機到目前為止仍然「零交機」,但佢強調,美方生產線已改為兩班制、每日趕工20小時,預計今年底可完成首批10架組裝,若測試順利,明年就有望見到F-16V戰機飛返台灣。佢又透露,目前生產線上同時有多達50架機喺裝配,國軍會繼續緊盯進度。
根據報告,台灣三大對美軍購案都面臨延期,包括F-16V戰機、AGM-154C聯合遠距武器飛彈,以及MK-48重型魚雷。雖然後兩項已有初步交運期程,但最受關注嘅F-16V仍未列出明確交付日期。民進黨立委羅美玲、陳俊宇等人質詢時直指,美方屢次跳票,台灣係咪做左「水魚」?顧立雄回應話,佢唔敢保證66架可否喺明年底前全部交機,但美方已成立專案辦公室全力趕工。台方亦自2024年第一季起,針對延誤項目啟動「緩付款項」機制,確保「一手交貨、一手交錢」。
顧立雄進一步解釋,F-16V由洛歇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生產,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廠房現正全速運轉,首批10架預計年底完成組裝,之後會進行飛行測試與驗收。若一切順利,2026年初即可啟動交付程序,首批戰機將飛越太平洋返台。國軍亦會派員赴美監造,確保品質與時程。
同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召開記者會回應外界質疑,強調台美軍購依法辦理、依約執行,「未收貨就唔會比尾數」。佢指出,強化國防實力係換取區域穩定嘅必要投資,雖然軍購延誤令人遺憾,但台灣唔會因噎廢食,必須繼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先至可以喺複雜嘅地緣政治局勢中爭取真正和平。
根據國防部統計,美國目前積欠台灣軍售裝備總額達新台幣6572億元,其中F-16V戰機合約金額佔2472億元,原定2024年起陸續交機、2026年全數完成,結果至今仍未見一架成軍。分析指出,延宕主因除疫情餘波、供應鏈瓶頸外,美方優先滿足烏克蘭同以色列戰場需求,亦導致台灣訂單被排後。軍事評論更質疑,就算F-16V順利交機,其第四代半戰機性能已難與中國大陸殲-20等第五代隱形戰機正面抗衡,更遑論未來第六代戰機出現,台灣空防升級仍面臨嚴峻挑戰。
顧立雄回應話,F-16V雖非最先進型號,但經Block 70/72升級後,配備AN/APG-83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先進航電與Link-16數據鏈,作戰效能大幅提升,足以應對當前威脅。國軍亦會配合天弓三型、愛國者三型等防空系統,構築多層次防空網。佢強調,軍購只係國防拼圖其中一塊,台灣更需加速國防自主,包括潛艦國造、雄昇飛彈量產等計畫,先能建構不對稱戰力。
朝野立委雖對進度不滿,但普遍肯定國防部採取「緩付款」嘅強硬立場。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提問,會否考慮向美方追討違約金?顧立雄表示,合約中已有罰則條款,國防部將視實際延宕情況啟動相關程序,絕唔會讓納稅人嘅權益受損。
整份專案報告突顯出台美軍購依賴嘅風險與困境。雖然美方承諾加速履約,但台灣仍需未雨綢繆,分散軍購來源、加快國產化進程。顧立雄最後重申,國防部會以「寸步不讓」嘅態度監督三大軍購案,確保每一分預算都用喺刀口上,守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