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喺訪問南韓期間,突然喺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上宣布,美國將會恢復核武器試,並已經指示國防部「立即開始測試」。呢係美國自 1992 年以嚟首次重啟核試,距離上次核爆已經超過 33 年。呢個決定被視為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多次核武試射嘅強硬回應,外界擔心會引發全球軍控體系崩潰,令世界重新陷入「核時代」嘅陰影之中。
根據現行嘅《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Treaty),美俄雙方部署嘅戰略核彈頭上限為 1550 枚,並設有核查機制。不過,呢個機制已經停擺兩年,而條約亦將喺明年二月到期。上週,普京宣布俄羅斯成功完成「海燕」(Burevestnik)核動力巡航導彈最終試射,聲稱該導彈擁有「無限射程」且幾乎冇可能被攔截。特朗普隨即喺 Truth Social 發文回應,批評呢個行動「極唔恰當」,並呼籲普京結束烏克蘭戰爭。
俄方並冇理會。相反,普京喺本週三再度宣布試驗「波塞冬」(Poseidon)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聲稱其速度與潛深「前所未有」,並可搭載核彈頭。面對俄方挑釁,特朗普強調美國嘅核武實力「仍然係全球第一」,俄羅斯第二,而中國「雖然落後,但可能喺五年內追上」。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嘅數據,俄羅斯現時擁有 4309 枚核彈頭(包括部署與儲存),美國約 3700 枚,而中國大約 600 枚。
特朗普冇講明美國會進行邊一種試驗形式。雖然美國簽署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CTBT),但若真係進行核爆,將構成違約。他向記者解釋:「中國同俄羅斯顯然都喺試驗,美國唔可以袖手旁觀。」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即時澄清,俄方嘅測試只針對「可攜核彈頭系統」,並非核爆試驗。中國外交部則呼籲華盛頓恪守 CTBT,維護國際核裁軍體系。
法新社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嘅動機有三種可能。前北約防擴散中心主任阿爾貝克(William Alberque)認為,第一種可能係進行「武器系統測試」,例如近期美軍試射多枚「三叉戟」(Trident)潛射導彈;第二種係「亞臨界試驗」(subcritical test),即唔釋放核能嘅模擬試驗。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nstitut Français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IFRI)核專家法耶(Héloïse Fayet)指出,中俄已經透過「耦合技術」進行微爆測試,而美方一直採取「零能量」方式;特朗普或想「追趕」對手。第三種、亦係最危險嘅情況,就係恢復真正嘅核爆試驗。專家認為,美國現有模擬系統已經足夠驗證核武可靠性,實際爆炸嘅技術意義有限,反而政治動機更大,可能用作迫使中俄重啟軍控談判。事實上,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早喺今年一月就已經呼籲「為重啟核試做好準備」。
不過,風險亦相當高。普京早喺 2023 年已警告,若美國率先重啟核爆,俄方「會毫不猶豫地跟進」。北約上週喺荷蘭舉行核演習,仲罕有地開放媒體觀摩,被視為美俄緊張升溫嘅信號。美國內華達州多名國會議員亦強烈反對喺當地重啟核試,警告將對環境同民眾健康造成「災難性後果」。
分析人士擔心,一旦美國打破超過三十年嘅核試禁忌,不單止會徹底瓦解 CTBT 同現有軍控架構,更可能刺激中國、俄羅斯、印度同巴基斯坦等國擴充核武庫。特朗普原本希望藉亞洲行展示外交與和平姿態,結果卻意外打開「核潘多拉盒」。世界再次走向戰爭邊緣,核戰陰影正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