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輪嘅「特習會」雖然順利落幕,兩位大國元首亦釋出一定程度嘅善意,希望為兩國關係「止血」。不過,會面之後,歐洲外交界就傳嚟一片失望之聲,主要原因係會談未有達成外界期望嘅目標:促使中國承諾停止助長俄羅斯對烏克蘭嘅侵略行動。
據意大利主要報章《晚郵報》等歐洲媒體報道,喺今次高層會晤入面,雖然兩國元首喺貿易等問題上略為緩和咗緊張局勢,但喺更關鍵嘅地緣政治議題,尤其係俄烏戰事方面,美方似乎「唔夠力」,未能成功爭取到中國明確表態,承諾停止或限制對俄羅斯嘅任何形式支持。
歐洲多國一直視中國喺俄烏戰爭中嘅立場為「關鍵變數」。佢哋期望美國能夠利用元首會晤嘅機會,向北京施壓,要求中方扮演「負責任嘅大國」角色,利用佢對莫斯科嘅影響力,促使戰事盡快結束。但係,會後發布嘅消息,對於呢個核心關切可謂隻字不提,令到成個歐洲外交圈都覺得成果「交白卷」。
有歐洲外交官員私下透露,佢哋原本抱住「一線希望」,認為兩國元首會面,至少會喺「和平」呢個大前提下,迫使北京對俄羅斯嘅支持「有所收斂」。但而家睇嚟,中方喺呢個問題上嘅「戰略模糊」態度,似乎仍然「企得好硬」。
《晚郵報》指出,美中兩國之間嘅矛盾同分歧係「結構性」嘅,並唔係單靠一兩次握手微笑或者概括性嘅聲明就可以解決。喺經濟、科技同地緣政治呢啲更重要嘅層面,兩國依然處於對抗衝突嘅軌道上,而歐洲嘅安全關切,正正係呢個大對抗下嘅「犧牲品」。
歐洲方面擔心,如果中國持續喺軍民兩用技術等領域為俄羅斯提供支援,將會大大延長烏克蘭戰事嘅持續時間,令到歐洲持續受到能源危機、難民危機同埋通脹壓力嘅困擾。
今次特習會喺俄羅斯問題上嘅「失焦」,無疑係對跨大西洋同盟喺「聯手抗衡專制」呢個戰略目標上嘅一次小小打擊。歐洲各國將會繼續「緊盯」中國喺俄烏戰爭上嘅實際行動,並可能會考慮採取更獨立嘅外交手段,嚟保障自身嘅地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