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府資助、成立咗差唔多三十年嘅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RFA),喺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預算嘅壓力之下,日前「忍痛割愛」宣布,將會喺本月尾,即係十月三十一號起,全面停止所有新聞內容嘅製作。呢個決定係RFA自一九九六年開播以嚟嘅首次,標誌住呢個向亞洲資訊受限地區傳遞「真相」嘅媒體,暫時劃上咗一個大問號。
消息人士透露,RFA喺今年三月就已經冇咗國會嘅撥款。當時,美國全球媒體署(USAGM)根據特朗普政府嘅命令,終止咗對佢哋嘅資助。自此之後,RFA嘅營運就「慘過食泥」,被迫要俾員工放「無薪假」,仲要「大縮水」營運規模。據知情人士「爆料」,電台已經裁減或者暫時解僱咗超過九成嘅美國本土員工。
RFA台長兼執行長方貝(Bay Fang)接受訪問時「大呻」,佢哋已經係「冇得揀」,唯有由三十一號開始「停止運作」。佢話剩低嘅資金,將會用嚟支付一班即將離職員工嘅遣散費。
佢又強調,RFA願意接受新嘅資金來源,希望可以「重新開機」。佢話:「我哋正努力保留重啟電台所需嘅資金,呢場係同時間嘅賽跑,我哋要盡快搵到錢。」
RFA之所以「行到呢一步」,主因係特朗普政府自二零二五年重返白宮之後,就力推「美國優先」政策,大刀闊斧咁削減對外援助同公共廣播嘅預算,話要提升效率同減少浪費。政府官員「擺明車馬」咁指出,USAGM旗下嘅媒體,部分編輯內容被認為對美國政府及其政策「睇唔順眼」,帶有「政治偏見」或者「激進宣傳」,未能履行佢哋要求嘅中立性。
政府希望透過呢次預算削減,「撥亂反正」,糾正呢啲機構喺國內政治立場上嘅「走位」,將資源調去一啲被認為更符合「美國優先」國家戰略目標、兼且編輯上更客觀高效嘅項目。RFA停播嘅消息一出,隨即引發國際社會嘅「軒然大波」,反應亦都係「兩極化」。
RFA長久以嚟都係令到北京頭痛嘅對象,北京一直指控佢哋散播假新聞。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喺三月就「拍爛手掌」,話針對RFA嘅行動「令人非常欣慰」。
但另一邊廂,美國前總統拜登時期嘅駐中國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就喺社交平台X上面「撰文」,批評關閉RFA係一個「重大錯誤」,認為呢個舉動將會「阻止我哋向中國人民講述真相,反擊北京嘅宣傳」。另外,亦有資深記者同人權運動家對呢個決定深表「遺憾」,認為中共最痛恨嘅,就係呢啲自由派媒體。
RFA呢次全面熄機,唔單止對佢哋嘅員工造成「致命一擊」,對一眾依賴佢哋資訊嘅亞洲讀者同聽眾嚟講,更係一個「沉重打擊」。電台能否成功「東山再起」,搵到新嘅「水喉」,成為外界嘅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