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嚴重過剩! 中國「十五五」規劃剔除電動車
產能嚴重過剩! 中國「十五五」規劃剔除電動車

路透社10月28號報導,中國政府喺2026至2030年嘅「十五五」五年發展規劃入面,竟然將「電動車」正式剔出戰略產業名單,係15年嚟第一次。

 

中國以往三個五年規劃入面,「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同燃料電池車——一直被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係國家重點培育嘅工業升級方向。中央同地方政府過去砸落幾十億美元補貼,全力打造中國喺全球電動車市場嘅主導地位。

 

但而家情況唔同晒。根據新華社10月28號公佈嘅最新「十五五」規劃,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核聚變能、腦機接口、第六代行動通訊等,將取代電動車,成為未來經濟增長嘅新動力。至於汽車同住房,中國政府反而呼籲地方取消限購,鼓勵消費。完整版本嘅規劃預計會喺明年三月,全國人大會議上正式公布。

 

自從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出台以嚟,中央政府用盡一切政策工具推動電動車:購車補貼最高可達人民幣6萬元、新能源車專屬車牌免搖號、建充電樁補貼、研發資助、稅務減免……幾乎冇一個環節冇涉及。

 

喺呢啲大規模政策刺激下,中國電動車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從傳統車廠轉型到新創企業,再到科技巨頭跨界入場,電動車被視為中國工業現代化嘅象徵。不過,繁榮背後隱藏嘅結構性問題越嚟越明顯——從製造品質、技術研發到國際競爭力,行業基礎其實脆弱。中國電動車喺短短十年內由高速成長轉向供應過剩,市場競爭變成一場「血戰」。

 

自2009年中國推動電動車計劃以來,唔少原本唔係汽車重鎮嘅城市,如合肥、西安等,變成新能源車基地。不過,喺經濟通縮壓力下,市場早已飽和。根據統計,2018年至2024年間,中國電動車品牌一度暴增至500間以上——傳統巨頭如上汽、一汽旗下品牌,新創如蔚來、小鵬、理想,再加上百度、小米等科技企業全都湧入。

 

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年銷量突破900萬架,市場滲透率高達30%,遠超全球平均16%。但繁榮過後,問題開始爆發——供需失衡、價格戰全面開打。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2024年第一季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得52%,接近一半產能閒置。

 

為清庫存,各大車廠瘋狂減價。比亞迪元PLUS從2023年初嘅14.98萬元跌到9.98萬元,跌幅達三成三。特斯拉中國亦多次下調Model 3價格,引發連鎖效應。行業平均利潤率2024年前三季跌至4.6%,創十年新低。現時超過七成新能源車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競爭已變成「淘汰戰」。

 

喺價格戰壓力下,車廠為咗節省成本,安全標準全面下滑。中國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新能源車自燃事故暴升32%,平均每日八宗,累計接近三千宗。相比之下,特斯拉喺全球十年內火災事故總數僅232宗。呢個懸殊數字,赤裸裸揭露中國車企喺品質監管上嘅崩潰——追求成本低、速度快,但犧牲咗安全同信譽。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29日 15:3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