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四中全會發表公報,再次提到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強調港澳發展依然係中央整體戰略嘅重要部分。中央對港澳嘅大方向冇改變,核心仍然係「穩定壓倒一切」,而即將展開嘅「十五五規劃」會繼續為香港發展定調同佈局,確保香港喺國家發展框架入面有明確定位。
國家發展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楊萍表示,香港未來要更加積極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喺資本市場、國際貿易、國際交流等領域搵到新突破。佢指出,深港、粵港以及香港同內地其他地區嘅合作,都必須再進一步推動同深化,令香港成為連結中國同世界嘅重要節點。
自1953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推行「五年計劃」制度,仿效蘇聯模式,每五年訂立一次全國經濟同社會發展目標。去到2006年起,呢套制度更名為「五年規劃」。香港第一次被正式納入國家規劃,係喺1996年嘅「九五計劃」入面。當時正值回歸前夕,規劃文件強調香港同澳門回歸會為中國經濟發展帶嚟新機遇,並指出喺「一國兩制」方針下,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係國家重要任務。當時嘅文件亦提到,要透過港澳吸引外資同技術,以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
新世紀之後,「十五」同「十一五」規劃令香港正式成為國家制度性發展支點。中央喺規劃中提出,要鞏固同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同航運中心嘅地位,同時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同資訊服務業。呢一階段港澳同內地嘅合作,已經由單一經濟層面,拓展到基建、環保、產業協作等範疇,合作模式變得更加制度化同多元化。
2011年啟動嘅「十二五規劃」近一步將香港融入國家戰略。呢次規劃第一次設立「港澳專章」,要求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並且首次提出支持環保、醫療同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同時提出深化粵港澳合作,着力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嘅世界級城市群。「十三五規劃」時期,文件第一次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寫入國家發展綱領,並且明確要求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香港納入中國「雙循環」格局入面,喺科技創新、青年交流同區域合作層面擔當實質任務。
至於現行嘅「十四五規劃」,就係香港同國家發展最全面、最深入融合嘅一次。除咗要求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貿易同航運中心地位之外,規劃新增要求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仲要進一步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期許粵港澳大灣區同京津冀、長三角並列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嘅三大引擎。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接受《BBC 中文》訪問時分析,今次中共擬定嘅「十五五規劃」,其實核心係「安全大格局」要去統率「發展大格局」,帶住明顯嘅「政治掛帥」意味。
夏明指出,按中共「黨領導一切」嘅邏輯,經濟喺體制入面並唔係獨立運作,而係要服務於黨嘅最高利益同政治目標,成為配合同協力嘅工具。佢認為,目前中國經濟乏力,已經為習近平帶嚟潛在嘅政治危機,因此今次「十五五規劃」會充滿強烈政治色彩,屬於一次明確嘅「危機回應式規劃」。佢預測,「十五五」會以「混合經濟模式」為主導,即係將私營經濟納入國營體系,實質上擴大國家控制力,令市場運作更加「政治化」。呢個格局意味著私企未來將更難獨立發展,民營資本可能會被吸收到國企生態入面,變成「輔助國策」嘅角色。
夏明分析,習近平對現時經濟表現相當焦急,加上中美對抗同地緣政治緊張,進一步放大咗佢對「安全」嘅不安感。佢指出,習近平過去幾年已經將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事務「安全化」,將一切納入「國家安全框架」之內。喺呢種思維底下,經濟安全就係國家安全嘅根基。「十五五」規劃入面嘅戰略支柱產業,將會集中喺國防工業、航天科技同半導體晶片等軍工或高端科技領域。佢形容,呢種「軍民融合」嘅導向,會令中國喺國際上進一步強化軍事競賽格局,加劇周邊國家嘅不安全感,導致地區局勢更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