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都救唔到!海洋公園年蝕近3億 水上樂園「會一直蝕落去」


熊貓都救唔到!海洋公園年蝕近3億 水上樂園「會一直蝕落去」



海洋公園昨日公布2024/25財政年度業績,受惠於熊貓熱潮和旅客回流,總入場人次及收入均錄約一成升幅,連續第四年增長。不過,計入折舊及減值撥回等帳目後,全年仍蝕2.747億元,虧損比上一年度的7160萬元擴大近四倍,其中水上樂園繼續成為最大包袱,單是該項目便蝕1.48億元。園方承認水上樂園表現不理想,正研究不同經營模式和長遠出路。

 

海洋公園表示,去年總收入達12.88億元,按年升9%,受惠於熊貓效應及旅客增加。總入場人次(包括水上樂園)為346萬人,按年升10%,本地客佔221萬人次,升9%;非本地客有125萬人次,升12%,其中65%為內地旅客,而來自美國、澳洲及印度的入場人數更錄得接近或超過一倍的增幅。園方形容熊貓效應帶動人氣,為全年表現的主要推手。

 

去年營運開支約15.25億元,按年增加3%。若計入政府提供的2.8億元保育及教育補助,海洋公園錄得經營盈餘4240萬元,較前年度虧損1720萬元轉為盈利。不過,若撇除政府補助,實際經營仍錄得2.37億元虧損,雖然較上年度的2.97億元收窄,但仍遠未達收支平衡。園方指出,隨着收入增加及現金流管理審慎,銀行結餘及現金結算按年增加3710萬元,達16.98億元,財務狀況保持穩健。

 

海洋公園主園區去年經營盈餘約1.91億元,按年增長約14%,反映主體業務仍有增長動力。不過,水上樂園仍然虧損,全年蝕1.48億元,雖較前一年度的1.84億元稍為改善,但仍未能扭虧。園方承認水上樂園自2021年開幕以來一直受困於高成本與激烈競爭,雖然多番開源節流,但營運表現始終未如理想,會持續檢視經營方向。

 

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與傳媒會面時表示,水上樂園營運成本高昂,開幕以來表現未如預期,公司曾研究不同經營方案並接觸潛在合作夥伴,但不少對方「畀開支嚇怕」。他坦言,現時市場環境與2013年籌建時已截然不同,原本鎖定的中產家庭及外國旅客客群大減,加上周邊同類主題樂園林立,競爭激烈。他承認現階段仍未有具體方案,但會繼續探索轉型及長遠發展方向。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水上樂園「會一直蝕落去」,形容當年投資近40億元興建是「大白象工程」,質疑「是否要錯足一世」。他建議政府考慮將水上樂園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以減輕財政負擔。不過,他同時指出,海洋公園的虧損擴大屬「一場虛驚」,因為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已由虧轉盈,而主園區的經營表現亦持續改善,顯示熊貓經濟確有成效。他認為只要非水上樂園部分繼續做好,水上樂園的虧損再收窄至數千萬元,政府或可逐步減少補助,只需短期內每年提供數千萬元支援即可維持運作。

 

分析認為,海洋公園靠熊貓效應重拾人氣,但結構性問題仍未解決。水上樂園定位模糊、成本過高,加上受天氣及季節限制,始終難以成為穩定收入來源。若園方未能重新確立商業模式並引入更靈活的營運策略,即使短期靠補貼「見紅變黑」,長遠仍難避免再次陷入虧損循環。海洋公園要真正重生,關鍵不在熊貓,而在能否徹底轉型。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23日 15:2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