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今日(星期三)清早再次作出軍事挑釁!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下稱「韓聯參」)證實,朝方喺今朝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試射咗一枚型號未明嘅彈道導彈。 呢次係朝鮮相隔五個月嚟嘅頭一鑊試射飛彈,時機正正喺美國總統同其他主要國家領袖準備抵達韓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嘅重要關頭,舉動即刻引起國際社會嘅高度關注同譴責。
韓聯參透過一個簡短聲明表示,朝方喺今朝八點十分左右,喺中部地區射出呢枚導彈,飛彈最終墜落喺朝鮮半島東部海域。 韓國軍方現時正「加緊分析」導彈嘅具體參數,包括射程、飛行高度同埋佢到底係邊種型號嘅彈道飛彈。 據韓國軍方初步判斷,呢枚係短程彈道飛彈嘅可能性相當高,射程約莫三百五十公里。
呢一鑊試射,係朝鮮自今年五月以嚟嘅頭一次軍事行動。 由於嚟緊幾日就到APEC峰會,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一班重量級人物都會到訪韓國慶州。 朝鮮選擇喺呢個關鍵時刻試射,明顯係想「刷存在感」,向國際社會尤其係美韓傳遞強硬訊號,意圖喺會議舉行前夕搶佔國際視野。
分析家普遍認為,朝鮮選擇喺呢個國際盛事舉行前夕試射導彈,背後有幾個主要嘅戰略考量:
1. 展現軍事實力: 朝鮮急於喺大場合前展示佢哋軍事發展嘅成果,特別係早前喺建黨八十週年閱兵式上公開嘅新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火星-20」。 雖然今次射嘅係短程導彈,但目的都係想提醒國際社會,朝鮮嘅核武同導彈計劃唔會停,要求國際承認佢哋「擁核國」嘅地位。 有專家推測,朝鮮好有可能喺未來幾個月內試射能夠攜帶多枚彈頭、旨在穿透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嘅「火星-20」導彈。
2. 增加談判籌碼: 朝鮮一直想透過軍事挑釁嚟增加喺未來可能嘅無核化談判中嘅「籌碼」。 喺美韓兩國元首即將會面嘅時候試射,係想向佢哋施加壓力,希望美方可以放鬆對朝鮮嘅經濟制裁。 此外,朝方喺本月初亦公開咗被稱為朝版「伊斯坎德爾」嘅KN-23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火星-11戊」,呢種導彈嘅飛行軌跡難以預測,對區域防禦構成咗新嘅威脅。
有專家指出,如果朝鮮持續咁樣試射,尤其係射埋啲遠程甚至洲際彈道飛彈,會令到東北亞嘅軍事局勢變得「更加危險」,隨時「火上加油」。 國際社會擔心,朝鮮可能獲得咗俄羅斯嘅技術支援,加快咗其核導彈計劃嘅發展。
喺國際大舞台即將喺韓國上演之際,朝鮮今次嘅舉動,無疑為嚟緊嘅APEC峰會投下一個「陰影」。 與會嘅各國領袖預計會喺會面中討論朝鮮嘅核武問題,以及如何合作應對其日益增加嘅軍事威脅。 各界都好擔心,朝鮮喺未來一段時間會唔會進一步做出更具挑釁性嘅行為,加劇地區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