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同中國合資興建嘅雅加達至萬隆高鐵(雅萬高鐵)自2023年10月通車後,一直被視為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嘅代表性項目。不過,近期印尼傳媒披露,項目營運出現嚴重虧損,財務狀況惡化,印尼政府正同中方就債務重組展開談判,突顯呢項巨額基建面臨嘅經濟同政治挑戰。
雅萬高鐵全長142公里,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同萬隆,總投資達73億美元,主要資金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項目由印中高鐵公司(KCIC)負責營運,其中印尼四間國有企業組成嘅PSBI聯盟持有六成股權,印尼國鐵(KAI)喺聯盟中佔58.53%,成為債務危機主要承擔者;其餘四成股權由中國企業持有。
《雅加達環球報》報導指,雅萬高鐵每年要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支付約2兆印尼盾(約1.2億美元)利息,沉重財務壓力令印尼政府急於尋求出路。印尼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執行長羅桑·羅斯蘭尼(Rosan Roeslani)表示,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嘅重點項目,雅萬高鐵嘅債務問題對印中關係談判至關重要,並承諾會喺2025年底前達成最終方案,解決財務困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喺10月20日例行記者會回應話,評估雅萬高鐵成效唔應該淨係睇財務數據同經濟指標,仲要考慮公共效益同綜合收益。他指出,高鐵通車兩年以嚟累計載客超過1171萬人次,客流穩定上升,不但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仲獲得印尼社會廣泛肯定。不過,財報顯示高鐵營運「入不敷出」,虧損問題依然嚴重。
項目建設過程一波三折,土地徵用、環保爭議同疫情都令工程多次延誤,成本由原本預估嘅43億美元暴漲至73億美元。即使咁,印尼前總統維多多(Joko Widodo)仍多次公開力撐,指高鐵象徵印尼公共交通現代化嘅重要里程碑。不過,有分析人士質疑項目嘅商業可行性,認為龐大建設同營運成本難以靠票務收入彌補。
為紓緩債務壓力,印尼政府同Danantara曾考慮將部分高鐵設施移交政府,以減輕財務負擔。但印尼財政部長薩德瓦(Purbaya Yudhi Sadewa)明確表態,該筆債務唔應由國家預算負擔,認為Danantara年度收益足以支付利息。呢個立場反映印尼政府希望喺唔加重公共財政壓力下,尋求可持續解決方案。
雅萬高鐵嘅債務危機唔止係經濟問題,仲牽涉中印兩國外交關係。作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其成敗關乎中國國際形象同印尼基建政策方向。羅斯蘭尼強調,與中方談判要審慎處理,以確保雙方利益平衡。印尼國內對高鐵長期效益仍有分歧:支持者認為促進區域連通與經濟成長,批評者就擔心債務問題最終會拖垮印尼經濟。
目前,雅萬高鐵嘅前景取決於印中能否達成有效債務重組協議。隨住談判進行,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呢項「一帶一路」示範工程會唔會成為成功範例,定係最終變成警示案例。對印尼嚟講,解決高鐵財務危機唔單止係經濟挑戰,更係對其整體發展策略嘅一次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