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僑務委員會年會於19至21日舉行,台灣總統賴清德在開幕致辭中先劃重點:和平要有理想,但唔可以有幻想;寄望靠一紙協議或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來換取和平,根本不可行。賴並重申政府會持續強化防務、推進國防自主,務求令台灣在全球國防供應鏈佔一席位。
今屆年會以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認識為主軸,由賴清德與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主持開場。現場雲集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副署長林純玫等官員;約有117名僑務委員及海外代表,分別由全球34個國家返台參與。賴向僑界致意,指台灣有事之時,僑民一向出錢出力,是實打實的後盾與資產。
呼應會議聚焦韌性,賴談到今年南台灣及東台灣先後受颱風重創,政府已承諾農損補助從優、從速、從寬處理;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形成的堰塞湖,將興建約11米高的超級堤防作長期治理,並持續監測立霧溪燕子口的堰塞湖變化,以工程與監測雙軌減低二次災害風險。
賴用一串數據交代經濟表現:馬英九任內經濟增長率為2.8%,蔡英文任內升至3.2%;台股加權指數由八千多點升到二萬三千多點;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率更高達8%。亞洲開發銀行亦預測,台灣今年全年增長有望達到5.31%,在亞洲四小龍中跑出。賴特別點名,除本土企業持續投資與轉型,海外台商長年布局亦屬關鍵助力。
賴清德再次把話講死:和平唔係靠簽字就有,亦唔係接受對方設定的政治前提就可換來安全。回顧馬英九時期,國防預算逐年下滑,而中國軍費仍年年上升;此消彼長,對台灣風險只會更大。現屆政府的策略是加大防務投入與國防自主並行:蔡政府已把國防預算由GDP的1.8%推高至2.5%;今年度預算約為GDP的3.32%;中期目標設定在2030年達到GDP的5%。賴指,軍購唔係唯一重點,更要把半導體、資通訊及電子零組件等優勢產業串連成軍工產業鏈,爭取在全球國防供應鏈中取得定價權與話語權。
賴以總統兼三軍統帥身分表明,台灣持續在進步,政府對守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發展有信心,會一步一步照顧2300萬台灣人的生活,並讓民主台灣成為印太區域穩定的正面力量,爭取更高國際能見度與信任度。
徐佳青在開幕致辭指出,僑民長期在不同市場累積跨文化、跨產業的人脈網,是台灣對外連結的重要觸角。僑委會將把國力、僑務與僑力韌性協同起來,推動正面戰略佈局,既讓世界看見台灣、支援台灣,亦同時令台灣可以反饋世界、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