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當地時間週三(15日)下午大約四十至五十名常駐五角大廈、負責報道軍事同國防事務嘅記者,集體交還採訪通行證,執細軟,正式告別呢個美國軍事權力核心,以抗議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推行嘅採訪新規。
事件嘅導火線,係國防部早前頒布、要求駐地記者必須簽署嘅一份新政策文件。呢份文件被媒體界批評為「霸王條款」,事關其中一項主要內容,係要求記者承諾,唔可以報道任何未經國防部批准發布嘅資訊——無論呢啲資訊是否涉及機密。換言之,如果記者循其他渠道自行發掘到消息,只要國防部高層未允許,記者就唔可以「出街」。
國防部為呢份文件設咗一個限期,就係週三(15日)下午四點。隨住「死線」逼近,各大媒體機構,包括長期駐點嘅《美聯社》、《紐約時報》、甚至乎係立場較為親共和黨嘅《福斯新聞》(Fox News)等,幾乎一致「企硬」,拒絕簽署呢份被視為扼殺採訪自由嘅文件。
當日下午,一箱箱文件、書籍同個人物品被記者從五角大廈嘅新聞辦公室搬出。大約四五十位記者,喺限期過後,集結喺大廈門口,向公眾展示佢哋「團結一致」嘅姿態,然後集體交出通行證離去。呢個舉動,標誌住美國軍事記者同國防部之間嘅關係,跌入冰點。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駐五角大廈記者姚舍夫(Nancy Youssef)喺撤離時表示,心情好「唔安樂」,但同時亦為同業嘅「一條心」感到驕傲。佢直言,如果同意唔主動向軍方官員「收風」(蒐集資訊),就等同於放棄做記者嘅本質工作。佢話:「我哋嘅天職就係要搵真相,唔係淨係等政府『餵食』。」
事實上,自從前福斯新聞主播赫格塞斯上任國防部長後,佢已經被批評有系統地「收窄」資訊流通。例如佢只開過兩次正式記者會,限制記者自由進入大廈多數範圍,仲對「洩密」行為展開調查。
五角大廈新聞協會(Pentagon Press Association)痛批新規定「旨在壓制新聞自由」,甚至可能令記者因為正常履行職責而面臨檢控。佢哋強調,新聞媒體嘅監督角色,對於一個民主國家嘅政府透明度同「問責制」至關重要。前線記者亦紛紛透過社交媒體發文,表明雖然被「趕走」,但依然會繼續深入追蹤同報道軍事事務。
有資深軍事新聞記者,好似《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嘅鮑曼(Tom Bowman)就撰文警告,當記者無法再發問、無法自行「收風」時,五角大廈嘅領導層就會更加「依賴」包裝精美嘅社交媒體貼文、短片同專訪嚟發放訊息。佢憂慮,咁樣只會令公眾接收到嘅係「篩選過」嘅資訊,最終「蝕底」嘅會係美國人民,因為佢哋嘅「知情權」將會被削弱。
分析認為,呢次集體離去事件,唔單止係一場政府同媒體之間嘅「交鋒」,更係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嘅新聞自由權利,「正面衝擊」。雖然記者已經失去咗喺五角大廈內嘅辦公室,但佢哋嘅採訪行動將會轉移到其他地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