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計劃對中國在歐洲嘅投資設下新條件,要求投資者要向歐洲企業轉讓技術,以增強歐盟喺汽車、電池等關鍵行業同製造業嘅競爭力。據彭博社同路透社報導,呢啲措施旨在防止中國製造業嘅強勢進一步侵蝕歐洲工業,同時推動本地經濟增長。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表示,歐盟歡迎外國投資,但投資必須為歐洲創造就業機會,並涉及技術同智慧財產權嘅轉移,做法類似歐洲企業喺中國投資時所面對嘅要求。佢強調,已有多個成員國部長提出相關議題,歐盟委員會正將其轉化成具體政策,預計十一月生效,年底前會提交一份綜合報告。
新措施亦要求外資企業喺歐盟境內使用一定比例嘅本地商品或勞動力,並提高產品嘅在地附加價值。雖然呢啲規定表面上適用於所有非歐盟企業,但消息人士透露,實際上主要針對中國製造業嘅競爭壓力。丹麥外長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指出,歐盟應該借鑑美國同中國嘅做法,喺吸引外資時設定技術轉讓條件。佢話,歐洲人過去相信只要守規矩就會贏,但當前新形勢迫使歐盟重新檢討政策;如果要中國投資者進入歐洲市場,就要以技術轉讓為前提。
歐盟方面認為,中國長期受惠於歐洲企業喺華投資時嘅技術轉移,例如以市場準入換取技術、或強制合資。如今歐盟希望反過來,用相似模式確保中國投資能帶來實質利益。以寧德時代喺德國、匈牙利、同西班牙設廠為例,再加上比亞迪積極拓展歐洲市場,都突顯中國企業喺歐洲嘅投資力度。歐洲清潔技術行業組織主管霍恩(Victor van Hoorn)就話,外資投資特別喺電池同清潔能源領域,應該包括技術轉讓同對歐洲勞動力嘅技能培訓,並喺歐盟層面達成共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強調中方支持中歐企業基於市場原則開展貿易同投資合作,達到互利共贏,但堅決反對違反世貿規則嘅強制技術轉讓同保護主義干預。佢話,中方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為名實施歧視性措施。
彭博社分析認為,歐盟效仿中國式保護主義係一項高風險策略,可能引起中國強烈反對,並影響雙方緊密嘅貿易關係。多年嚟,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喺歐洲同其他地區進行大量投資,積累豐富技術經驗;而歐洲經濟現時面臨增長乏力同投資疲軟,特別係德國等主要經濟體表現不佳,各行業都喺尋求自保。呢種壓力促使歐盟考慮採取更強硬嘅政策,以攞取中國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