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軍民融合」      助力高超音速武器研發    專針對美國防禦系統
北京大學「軍民融合」 助力高超音速武器研發  專針對美國防禦系統

中國官方媒體首次公開講解,北京大學喺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領域中發揮嘅重要角色。根據北京媒體報道,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教授黄琳係高超音速研究嘅核心人物,二十年嚟專注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並喺中國首次高超音速武器飛行試驗中擔任關鍵角色。呢次試驗成功,標誌住中國喺高超音速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鞏固咗喺全球軍事科技競賽入面嘅地位。

 

高超音速武器係指飛行速度超過五馬赫(即每小時約6,174公里)嘅導彈或飛行器,能以極高速度穿越大氣層,難以被傳統防禦系統攔截。呢類武器被視為改變現代戰爭格局嘅「遊戲規則改變者」,既有強大破壞力,又具備精準打擊同機動閃避能力。中國自2010年代開始加大投入高超音速技術研發,涵蓋滑翔式載具、巡航導彈等多種形式。黄琳教授嘅研究集中喺近太空高超音速條件下嘅飛行控制挑戰,同時開發自主協調控制系統,確保武器穩定性與精準性。

 

黄琳教授係控制科學領域專家,呢門學問研究如何控制系統輸出同運作,例如調節飛機速度同穩定性。高超音速環境中,飛行器面臨極端高溫高壓,產生等離子體效應,會干擾通訊導航。黄琳團隊開發咗先進控制演算法,成功解決通訊干擾問題,令武器喺高速飛行中依然能穩定鎖定目標。據媒體報導,黄琳喺2006年參加東風-2A導彈試射40週年活動後受到啟發,決定將基礎理論研究與國家重大需求結合,全力投入高超音速研究,從設計、風洞實驗到飛行測試一手包辦。

 

北京大學嘅參與,體現咗中國「軍民融合」戰略嘅深化落實。呢間「雙一流」A類高校擁有先進嘅流體力學實驗室同模擬中心。黄琳教授團隊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科學院合作,針對氣動外形、熱防護同推進系統展開攻關。佢哋嘅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喺「東風」系列高超音速導彈,例如東風-17同東風-27,被外界稱為「航母殺手」。官方媒體指出,北京大學唔止推動技術成熟,仲培養咗新一代科學家,為高超音速產業鏈注入新血。

 

但呢項公開報道同時引起國際敏感反應。美國長期以來以「涉軍科研」為由,制裁多間中國高校,包括清華同北航,限制技術交流。雖然北京大學未被列入制裁名單,但專家指出,佢喺基礎科學領域嘅貢獻同樣為軍事應用奠下基石。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近期報告警告,中國高超音速發展已超越美方預期,若華府唔加強投資,美軍防禦將面臨挑戰。

 

中國高超音速技術發展源自安全戰略。早喺1960年代,中國開始導彈研發,東風-2A試射成功後奠定核威懾基礎。21世紀以後,隨住美軍喺亞太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中國加快追趕。2019年,東風-17成功試射,正式成為全球第三個擁有高超音速技術嘅國家。黄琳教授嘅首次試驗貢獻係一個里程碑,驗證咗控制系統可靠性,同時揭示熱障與材料疲勞問題,為後續改良提供方向。中國航天數據顯示,高超音速武器能喺幾分鐘內完成攻擊,遠超傳統彈道導彈反應速度。

 

高超音速競賽已成為中美科技冷戰新戰場。美國國防部投入巨資開發X-51A「馴馬者」同ARRW空射武器,但進度屢受阻。相反,中國進展較穩,得益於國家統籌與人才培育。北京大學嘅角色不止係技術輸出,更體現教育與國防結合。黄琳團隊發表過百篇論文,部分成果成為國家標準,並推動民用應用,例如高超音速客機構想。

 

不過,外界亦憂慮技術擴散會加劇軍備競賽。聯合國裁軍會議多次呼籲加強透明度,防止濫用。中國外交部回應強調,科研合作應基於互信唔應政治化。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亦表示,大學應堅持自主創新、服務國家發展。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15日 15:1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