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下雜誌發表文章,指美股近期掀起一場「稀土瘋潮」,多隻稀土概念股股價瘋狂暴漲,有啲甚至短短幾個月就升咗六倍、四倍,背後更有美國國防部親自撐腰。市場一片興奮聲中,專家開始警告——呢場熱潮究竟係「投資夢」,定係「泡沫陷阱」?而家入場,會唔會已經太遲?
稀土唔稀有 中國多年壟斷
所謂「稀土」,其實並唔係真正罕見嘅金屬,而係因為喺自然界中難以形成高濃度礦床,開採難度高、成本貴。雖然唔似銅、鋁咁出名,但17種稀土元素幾乎滲入所有現代產業:由汽車嘅觸媒轉化器、石油提煉、玻璃拋光,到電動車電池、風力發電機、智能手機、甚至F-35戰鬥機——都離唔開稀土磁鐵。磁鐵用途佔全球稀土需求四成以上,係現代科技同國防工業嘅命脈。
問題在於,中國而家壟斷咗全球約九成嘅稀土精煉與分離加工能力。呢個優勢唔係偶然,而係多年政策配合嘅結果:外國礦企被繁重環評程序拖死,中國則以低利潤策略打價格戰。舉例講,中國國企「盛和資源控股」過去十年淨利率得4%,淨係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嘅一半。
「稀土武器化」並唔係新鮮事。早喺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期間,北京就曾用出口管制作為施壓手段。今年以嚟,中國多次暫緩出口許可證,令美國汽車巨頭福特、通用、特斯拉等一度傳出停工風險。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就承認,中方措施已經拖慢公司人形機械人「Optimus」嘅生產計劃。
隨住美中科技冷戰升級,稀土供應鏈安全成為西方政府最大焦點之一。美國政府近月密集出手,撐起本土稀土企業,務求擺脫「中國供應」依賴。市場預期,整個產業鏈嘅去中化行動,將引爆另一波投資熱潮——而美股上嘅稀土概念股,就係最大受惠者。
【1】MP Materials:美國國防部親自入股
總部位於美國嘅 MP Materials,可謂今次「稀土戰爭」最大贏家。佢係西半球最大嘅稀土材料生產商,同時係北美唯一一間擁有礦山、加工廠同磁鐵工廠嘅企業。2020年,MP Materials 透過SPAC上市,籌得5.45億美元。自此,佢逐步從礦業轉型成為「垂直整合」嘅磁鐵製造商。最震撼嘅係——美國國防部喺7月10日宣布與佢達成戰略協議,除咗提供資金入股,仲成為公司最大股東。美方承諾包銷MP所有磁鐵產品,並為釹同鐠設定每公斤110美元嘅「保底價」,係市價嘅兩倍,明顯係為咗防止中國「低價傾銷」。結果,MP股價喺7月中短短幾星期內就升咗3倍。市場評論形容,呢間公司已經唔再係礦業股,而係「準國防承包商」。
【2】USA Rare Earth:傳特朗普政府下一個入股目標
另一隻被市場熱炒嘅係 USA Rare Earth。雖然公司暫時未正式營運,但計劃喺2026年前建立磁鐵分離廠,年產量可達數萬噸。行政總裁漢普頓早前喺CNBC受訪時透露,公司正「與政府保持密切溝通」,引爆外界揣測——佢可能係特朗普政府下一間「戰略入股」企業。自7月以來,股價已暴漲3.5倍。
【3】Energy Fuels:首試煉出高純度稀土氧化物
Energy Fuels 係美國最大鈾同稀土生產商,擁有全國唯一仍在運作嘅傳統鈾磨坊「White Mesa」。公司近年收購巴西、澳洲礦源,並與南韓浦項鋼鐵簽署協議,聯手建立「非中國」稀土供應鏈。8月,公司宣布首次試煉出99.9%純度嘅鋱氧化物(Dysprosium Oxide),係高性能磁體嘅關鍵材料。多間磁鐵製造商已要求樣品。消息一出,Energy Fuels 股價由7月以來狂升3.8倍。
【4】NioCorp Developments:獲能源部接洽 正開發稀有複合礦
NioCorp Developments 主導內布拉斯加州「埃爾克溪專案」(Elk Creek Project),開採鈮、鈧、鈦等多用途礦物,能應用喺航太、汽車及基建鋼材上。公司係少數獲美國能源部直接接洽嘅企業,意味項目被視為具國家戰略價值。雖然股價自7月飆升4.5倍,但公司仍處初期階段,主力爭取環評同集資。13日公司再度宣佈發新股,加快基建進度。
【5】American Resources Corporation:打通中游瓶頸
American Resources Corporation 則主攻精煉技術,通過子公司 ReElement Technologies 營運美國本土唯一能大規模分離重稀土同輕稀土元素嘅設施。股價7月前仲未破1美元,現時已升6倍。
稀土概念股熱炒背後,係中美地緣政治升溫。投資人瘋狂追入,場面幾乎重現AI股熱潮——「沾得上就升」。但專家提醒,唔少公司股價已經遠超基本面。《巴倫週刊》舉例指,美國煤企 Ramaco Resources 近半年升幅達230%,靠轉型開發稀土吸引關注,但估值高達2025年預期盈利嘅32倍,遠超同業 Peabody Energy 嘅4倍,顯示市場已將「所有利好」全數反映。《巴倫週刊》警告:「投資人若想賺真金白銀,就要分清邊啲公司真係有技術、有產能,而唔係靠概念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