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喺十月中下旬召開,官媒《人民日報》自9月30號起一連八日推出署名「鍾才文」嘅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強調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唔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意圖唱好中國經濟光明論。
「鍾才文」,其實係「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嘅諧音縮寫。呢八篇評論全部歸入《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專論》欄目之下,明顯係由中宣部統一部署。文章內容貫徹「穩中向好」嘅主旋律,強調中國經濟有「強大韌性」同「長期向好」嘅基礎,藉此穩定輿論、強化外界對經濟形勢嘅信心。
八篇「鍾才文」文章標題分別係:「從全球視角看新時代中國經濟的跨越與蝶變」、「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全面認識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中國是全球包容性發展的典範」、「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開放共贏性」、「深入了解中國就會堅定相信中國」。
從篇章結構睇得出,《人民日報》試圖透過層層遞進嘅論述,由宏觀國際形勢、再到內部結構改革,塑造「中國經濟正穩步向高質量發展」嘅敘事。每篇文章語氣一致、論調統一,顯然係為配合即將舉行嘅四中全會做政治鋪陳。
《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一文承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唔少風險挑戰,但又話,產業轉型升級有快有慢、有先有後,唔同區域、行業、群體會出現分化,宏觀數據同部分微觀主體感受會有「溫差」。文章提到,人工智能(AI)相關行業薪資增速係其它行業2倍,相形之下,房地產相關行業吸納就業減少,薪酬縮水。對此,大家要全面看待,「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其中「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呢句說話喺海外X平台引發嘲諷掀起「造句潮」:
「不能因99%經濟主體虧損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不要因為肚子餓就否定自己沒吃飽。」 「不能因為農民群裡養老金200塊就否定體制內退休金上萬。」 「不能因部分中國人能活到150歲就否定整體退休年齡。」 「不能因為胰腺和肺上長了幾個腫瘤就否認整體健康狀況。」 「不能因為定於一尊就否定全過程民主。」 「不能因為你辦喪事就不允許我吹拉彈唱。」 「你不要因為你感受不好就否定領導的感受,領導感受好極了。」 「泰坦尼克:不能因部分船體下沉否定整體航行形態。」
至於第八篇「深入了解中國就會堅定相信中國」就暗批美國,指中國「不像一些國家那樣把市場准入作為特權」,唔會採取「對等關稅」報復,而係「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強調「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為唔同國家「量身定制合作方式」,提供更多出口同投資機會。呢種論調明顯係喺回應美方同歐洲近日對中國「產能過剩」嘅批評。
文章進一步為中國製造業護航,聲稱「事實上,中國產業競爭力是制度優勢、規模優勢、治理效能和人民勤奮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全球是貢獻而不是威脅」,試圖淡化外界對中國鋼鐵、汽車、電動車等行業產能輸出嘅憂慮。
熟悉北京政治節奏嘅觀察人士指出,「鍾才文」系列其實係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政策宣傳組所操刀嘅「統一文風樣板」,過往多次喺重大會議召開前出現。評論認為,呢次一連八篇集體登場,屬於典型「會前定調」,目的係喺四中全會前營造「信心滿滿」嘅氛圍。
根據官方通報,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喺10月20日至23號喺北京召開。外界預料,大會將重點審議「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建議」,為中國未來五年經濟方向定下基調。分析認為,今次全會或會聚焦於如何在內外壓力下穩住增長、化解債務風險、推進產業升級,以及如何在中美競爭環境下維持科技自立。
有學者指出,喺民間信心疲弱、外資撤離、地方債壓力加劇之際,《人民日報》密集發表「鍾才文」系列,反映中央極度重視「穩信心」呢一環。對北京而言,「信心」本身已經成為經濟政策嘅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