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爆升      阿爺仲大攪K字簽證     引爆青年怒火:「搶飯碗定搶人才?」
失業率爆升 阿爺仲大攪K字簽證 引爆青年怒火:「搶飯碗定搶人才?」

中國正式推出「K字簽證」,目標係吸引18至45歲、喺知名高校完成理工科至少本科學歷嘅外國青年技術人才,提供入境、居留同就業便利。不過,呢項政策一推出即刻喺中文社交平台引發熱烈爭議,唔少網民擔心會加劇本土畢業生嘅就業壓力,仲出現帶有民族主義同種族歧視色彩嘅評論。官媒《人民日報》其後發表評論,指外界對K字簽證嘅擔憂屬於「曲解」,強調唔會造成「移民危機」或者搶走本地職位咁話。

 

K字簽證嘅消息喺微博等平台迅速發酵,唔少人認為,在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嘅情況下,再引進外國技術人才,就等於同本地畢業生「爭飯碗」,進一步加大壓力。有評論直斥政策「無必要」,仲憂慮「後患無窮」。部分言論更加針對亞非留學生,特別係印度人,帶有明顯歧視成分。《人民日報》喺評論文章《曲解K字簽證,只會誤導公眾》澄清,申請人必須擁有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相關領域學士或以上學歷,而且要畢業自境內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絕非網傳嘅「低素質勞動力」。文章強調,呢類高技術人才「全球都搶手,多多益善」,對中國經濟發展有正面作用。

 

雖然中國係全球人力資源最多嘅國家之一,但高層次人才依然短缺。官方數據預計,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人才缺口高達3000萬人。在部分國家收緊移民政策之下,中國推K字簽證被視為搶奪全球人才嘅關鍵一步。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近期收緊H-1B工作簽證,首次申請者要多交10萬美元,大大增加赴美門檻。相比之下,中國新政策為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便利入境同工作機會,展示出一種開放態度。

 

針對「移民危機」嘅憂慮,K字簽證清楚指出同移民政策無關,只係方便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喺華工作同生活。文章又提到,中國有「強大治理能力」,配套制度嚴格,不會導致所謂嘅「危機」。評論呼籲公眾展現「文化自信」,唔需要無謂恐慌。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亦表態支持新政策,但承認「搶飯碗」係網民「合理嘅關切」。佢話,中國駐外使領館會聽取國內聲音,唔會容許「庸才」進入加重壓力。

 

另有澳洲國立大學助理教授接訪問時指出,雖然K字簽證門檻降低,但中國移民體系同相關法規仲未完全跟上。外國員工仲要克服語言障礙、適應中國企業文化,呢啲都係實際挑戰。有內地微信公號「世界之敵的敵人」就認為憂慮過火,指出中國外國人比例喺全球屬最低之一,吸引力有限,唔使杞人憂天。不過,另一公號「就叫熊太行也行」則建議,應該同步推進「內部開放」,例如為中國青年提供「京簽」、「滬簽」等制度,突破戶籍限制,推動全國自由流動。

 

K字簽證嘅出爐,本意係補足產業人才缺口,但卻意外掀起國內激烈討論。雖然官媒已出手澄清,但點樣喺引進外來人才同保障本地就業之間取得平衡,仲係政策推行中最大挑戰。未來呢張簽證嘅實際效果,以及佢對中國經濟同社會嘅影響,仍需持續觀察。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03日 14:2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