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記者發表最新調查報告《AI時代信息控制:國家政治宣傳與審查如何被嵌入中國聊天機器人》,揭露中國三款最受歡迎嘅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百度開發嘅「文心一言」、阿里巴巴嘅「通義千問」以及DeepSeek,已被設計成北京推行政治宣傳同信息審查嘅工具。呢啲聊天機器人喺面對敏感話題時,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嘅施政表現、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公民記者張展,以及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會拒絕回應、提供同官方立場一致嘅誤導性答案,甚至自動刪除聊天室內所有對話紀錄,顯示其內置咗嚴格嘅審查機制。
調查團隊以中文、法語、英語同日語等多種語言,向三款機器人提出一百個涉及政治同新聞自由嘅問題,測試回應會否因語言或內容而有差異。結果顯示,呢啲機器人一旦處理被中國政府視為敏感嘅議題,反應高度一致,答案嚴格遵循北京嘅官方論調。例如,當被問及劉曉波生平時,機器人往往拒絕回應,只顯示「無法提供信息」或者要求轉換話題。調查團隊用法語提問關於劉曉波嘅問題,機器人同樣拒絕將答案翻譯成中文,顯示其內置語言審查。無國界記者調查組負責人阿諾·弗羅傑(Arnaud Froger)指出,有些聊天機器人遇上敏感詞,甚至會自動清空整個對話。例如,當要求DeepSeek列出中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時,一旦涉及劉曉波,整個聊天室嘅答案會即時被刪走。類似情況亦出現喺「中國領導人是否有能力維持世界和平」呢類問題上,只要涉及「習近平」,就會觸發自我刪除機制。
調查亦發現,聊天機器人對敏感問題嘅回應不單止迴避,仲會提供與中國政府立場完全一致嘅答案,而且措辭高度統一。例如,當被問到公民記者張展為何再度入獄,DeepSeek從未提及張展名字,只反覆強調「中國擁有司法獨立,必須尊重法律」,並警告「虛假信息嘅危害」。無論問題點樣重複,答案都幾乎一字不差,好似一份早已寫好嘅劇本。另一案例涉及黎智英。無國界記者中國項目幹事方珊琳(Corinne Fang)表示,當提問黎智英相關問題時,機器人答覆係:「黎智英嘅行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譴責,中國外交部稱佢係『國恥』。」用詞強烈,顯示聊天機器人已完全融入中國宣傳體系。
無國界記者指出,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作為新一代信息獲取工具,其內置審查令人擔憂。呢啲機器人唔單止嚴格遵循北京官方敘事,仲以流暢同看似可信嘅方式傳播與官方一致嘅誤導性信息。例如,機器人會「教育」用戶,要求「尊重國家法律」或「避免傳播虛假信息」,試圖引導用戶接受官方觀點。換言之,中國AI聊天機器人已成為社會控制嘅一部分,不但限制言論自由,仲試圖塑造公眾嘅認知。調查指出,中國科技巨頭開發AI演算法時,必須同官方審查要求保持一致,呢種高度整合嘅機制,令公眾難以經由呢啲工具獲取真實信息。
報告警告,隨住AI技術喺全球快速普及,中國模式可能對全球信息環境帶來深遠影響。表面上,呢啲聊天機器人提供便利,但實際係透過內置審查同宣傳功能,限制用戶接觸真實信息。無國界記者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AI技術審查機制,並推動更透明同自由嘅信息環境。隨住AI喺信息傳播角色日益重要,如何確保其獨立性同公正性,已成為全球新聞自由嘅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