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最近嘅講法,猶如一拳直擊台灣長期倚靠嘅「護國神山」嘅半導體業。佢喺接受訪問時直言,美國同台灣應該「各佔一半」半導體產能,咁樣先可以確保華盛頓真係有能力履行保護台灣嘅承諾。呢個「五五分」嘅構想,即刻引發台灣嘅輿論,因為佢挑戰咗台灣「矽盾」嘅核心。
所謂「矽盾」,係台灣戰略圈成日掛喺口邊嘅概念:因為全球先進晶片幾乎都靠台灣供應,外國尤其係美國,為咗保住自己嘅經濟同科技利益,一定會出手保護台灣。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長期壟斷全球先進製程晶片產能,已經變成國際科技產業不可或缺嘅樞紐。但盧特尼克一句「如果你攞住全球95%產能,我點樣保護你?」就似乎暗示:台灣如果唔肯交出更多產能,美國嘅保護傘未必再咁可靠。
盧特尼克喺訪問入面仲講得好硬:「中國人講得好清楚,佢哋要攞台灣,仲毫不避忌咁公開講。」佢指,台灣現時生產全球逾九成先進晶片,集中喺距離中國大陸僅80英里嘅小島,實在係巨大風險。美國嘅目標係四年內本土產能要去到四成,再逐步推高至五成。換句話講,台灣必須加快將技術同產線搬去美國,代價可能係數百億美元同沉重嘅勞工成本。
島內反應相當激烈。台灣貿易談判辦公室強調要「審慎應對」,講明一切要以互惠為原則。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直斥美方係「剝削掠奪」,由賣武器到要台灣交出晶片命脈,簡直係國安危機。民進黨就相對低調,不過據悉總統府已經召集國安團隊研究影響。產業界方面更加憂心:分析師警告,如果真係被迫交出五成產能,TSMC毛利率可能跌5至10%,全球AI晶片供應亦會拖慢。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自今年1月回朝後,一直加速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砸落逾500億美元扶持美國晶片廠。TSMC亞利桑那廠到2028年只可以供應兩成美國先進晶片,距離盧特尼克嘅「五五分」願景仲差好遠。
。
北京對呢啲風向暫時保持沉默,但《環球時報》已經落筆話美國搞本土化只會「自掘墳墓」。中國正大力推「中國製造2025」,追趕中芯國際同華為嘅晶片技術,目標2030年達到七成自給。換句話講,台灣嘅矽盾,一方面受美國「攞走一半」嘅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北京技術追趕嘅威脅。
長遠嚟講,台灣可能要考慮多元化「矽盾」策略,例如加強同日本、歐盟合作,甚至發展量子運算等新興科技。總統賴清德推動嘅「新南向政策2.0」,就係想分散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嘅風險。不過現實係,台灣再強大嘅經濟,都未必能單靠「矽盾」頂得住軍事威脅,美國嘅安全承諾始終係最關鍵。
無論「矽盾」會唔會終結,呢場風暴揭示咗台灣要點樣喺國際棋局入面自處。矽片不只係經濟資產,更係人類進步嘅基石。未來能否守住優勢,考驗嘅係台灣本身嘅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