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成中共地方政府財政毒癮         重劃稅基能否戒毒?
房產稅成中共地方政府財政毒癮 重劃稅基能否戒毒?

中國正處於起草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嘅關鍵時刻,呢份針對2026至2030年經濟同社會發展嘅藍圖,承載住中央高層嘅政策重點同全國期待。作為自1949年以嚟歷次五年計劃嘅新篇章,今次規劃唔單止係要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同高質量發展,仲被寄望可以為日益嚴峻嘅地方政府財政困境搵到出路。多年以嚟,地方財政嚴重依賴賣地同增值稅收入,但隨住樓市降溫同經濟放緩,呢兩大收入支柱急跌,迫使中央要作出艱難取捨,地方政府缺錢嘅問題亦成為經濟穩定一大挑戰。

 

地方財政危機嘅根源好清楚。賣地收入曾經係地方金庫嘅主要來源,特別係樓市火爆嗰段時間。不過,隨住樓市轉冷,賣地收入大幅下滑。根據財政部數據,2024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較2022年高峰跌咗近四成。同時,因為消費疲弱同經濟放慢,增值稅收入亦下跌,加重地方財政壓力。債務問題更加令人憂慮,截至2024年底,地方債務餘額已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約佔GDP三分之一。好多地方政府要靠發債或者中央轉移支付頂住,但呢啲措施頂多係短期補救,解決唔到根本問題。

 

為填補財政缺口,各地加強徵稅執法。3月底,湖北一宗新聞引起全國震動:有居民因冇申報海外收入,被追補141萬元人民幣(約20萬美元)稅款同罰金。事件除咗震懾高收入群體,亦突顯地方政府急於搵新收入來源。不過,呢種「高壓式」徵稅或會引發社會反彈,長遠難以持續,反映出地方財政困境嘅複雜性。

 

第十五個五年規劃被視為化解危機嘅關鍵窗口,預計2026年初正式出台。中央可能會透過多種措施減少對賣地收入依賴,例如提升個人所得稅徵收效率、推動財產稅或環境稅。部分城市已經試點財產稅,但全面鋪開仲要克服政治同技術難關。另一方面,過去靠大規模基建拉動經濟,導致債務不斷膨脹,未來規劃或會轉向綠色能源、數碼經濟同高科技產業,以追求可持續發展,同時減輕財政負擔。中央同地方之間嘅財政分配改革亦係焦點,有專家建議增加中央轉移支付,或者重新劃分稅收比例,以舒緩地方壓力。不過,要平衡中央控制權同地方自主性,將會係一場微妙博弈。

 

雖然五年規劃提供咗框架,但執行難度唔細。經濟增速放慢限制咗收入增長,樓市持續低迷亦難令賣地回到舊時水平;至於新增稅種同稅改,亦可能觸動企業同民眾利益,引起反彈。經濟學者張明就指出:「五年規劃可以定方向,但成效最終要睇地方政府嘅執行力同中央支持力度。」佢認為,若果唔正視結構性問題,地方財政危機可能會持續惡化。

發佈時間: 2025年09月24日 14:01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