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過多致畢業生失業       竟然唔關AI事?      真相驚人反轉!
學位過多致畢業生失業 竟然唔關AI事? 真相驚人反轉!

近年嚟,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好多人將問題指向人工智能,覺得佢搶走咗年輕人嘅工作。不過,市場研究機構 Yardeni Research 嘅報告就指出,呢個講法可能捉錯用神。經濟學家分析,真正嘅挑戰唔係AI技術,而係大學畢業生人數太多,勞動市場出現供過於求。報告仲提到,歐洲年輕人失業率並無明顯上升,而美國大學生失業問題早喺2015年已經浮現,遠早過2022年底 ChatGPT 推出同隨後嘅生成式AI熱潮。

 

Yardeni Research 嘅數據顯示,美國22至27歲應屆畢業生嘅失業率,原本長期低過整體勞動市場,但由2014年12月開始,首次出現高過整體水平嘅情況。到咗疫情期間,呢個差距仲進一步拉闊,2022年初尤為明顯。相比之下,過去35年,各年齡層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始終低過整體水平,證明問題集中喺年輕畢業生身上。經濟學家 Edward Yardeni 指出,主因係擁有大學學歷嘅人口急增,1993年至2023年間,美國大學畢業生數目大幅增加七成半,而只有高中文憑嘅勞動人口只係增長咗一成四。結果,新入行嘅畢業生要同更有經驗嘅學長爭有限職位,就業難度自然大大提升。特別係電腦工程、電腦科學、物理、資訊系統同管理等範疇,畢業生失業率甚至高過整體勞動市場,反映近年湧入科技領域嘅人太多,但企業根本無咁多職位供應。

 

Yardeni 又話,AI可能會對初級職位有影響,但更大嘅挑戰係經濟不確定性。關稅政策推高通脹同市場波動,令企業難以提前規劃人手需求,自然縮減招聘。他強調,問題根源喺教育體制,而唔係技術本身。瑞銀首席經濟學家 Paul Donovan 亦同意,指出歐元區年輕人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英國年輕人失業率持續下降,日本年輕人勞動參與率更接近歷史新高。若AI真係全球失業主因,呢啲地方數據應該有類似反映,但事實並唔係咁。

 

美國高等教育普及率超過七成,大學幾乎變成搵工嘅基本門檻。相比之下,英國只有六成左右入讀大學,德國、奧地利、瑞士更加只得三成,好多高中生會揀職業技術培訓,提供更多元化嘅就業出路。美國社會近年對「學位無用論」嘅共鳴愈來愈大,批評大學課程太理論化、內容過時,難以傳授實用技能。同時,企業為咗慳錢削減新人培訓開支,令年輕人即使有學位都難入職場。2025年7月一份調查顯示,22至27歲男大學生失業率同冇學位嘅同齡人幾乎一樣,證明學歷唔再係就業保證。

 

面對呢個困境,美國年輕人對大學態度開始轉變。2011年至2022年,大學生人數減少120萬,其中近100萬係男性。另一方面,兩年制公共職業課程入學人數自2020年以來增長超過兩成,新增85萬人。呢啲課程提供水電工程、木工、汽車維修、電工等實用技能訓練,學費平過四年制大學,畢業後好多仲搵到高薪穩定工。美國勞工部2024年數據顯示,部分技術工種嘅薪金中位數已經追平甚至高過大學生收入。

 

經濟學家認為,呢種由大學教育轉向職業培訓嘅趨勢係一種「代際修正」(意指跨兩代人以上的巿場修正)而唔係危機。年輕人愈來愈厭倦朝九晚五嘅辦公室生活,寧願做勞力工換取更靈活嘅排班自由。由呢個角度睇,AI取代入門白領工,反而可能畀年輕人探索更多元職業嘅機會。整體嚟講,現時失業問題嘅根本原因係高等教育供應過剩,而唔係AI衝擊。經濟學家呼籲,社會應該重新檢視教育同就業嘅關係,鼓勵更多元化嘅職業路徑,先至可以應對急速轉變嘅勞動市場。

發佈時間: 2025年09月23日 14:3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