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跨黨派代表團喺昨日抵達北京,喺人民大會堂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呢次係自2019年以嚟,美國眾議院代表團首次訪華,被視為中美關係「破冰」嘅一步。行程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喺9月19號通話之後,兩國都想搵方法為緊張關係降溫。代表團由民主黨眾議員斯密(Adam Smith)率領,成員包括共和黨嘅鮑姆加特納(Michael Baumgartner)、民主黨嘅卡納(Ro Khanna)同胡拉漢(Chrissy Houlahan)。佢哋會喺中國停留到9月25號。
李強喺會談中講,中美作為全球最重要嘅兩個經濟體同大國,加強交流合作唔單止對兩國有利,仲對全球局勢有深遠影響。佢強調,中國願意以「相互尊重、和平相處、合作共贏」嘅原則同美方互動,仲形容呢次訪問係「破冰之旅」,有助推動雙邊關係發展。斯密回應話,中美關係需要雙方一齊努力改善,訪華唔應該係「七六年先一次嘅罕見事件」,仲呼籲要有更多呢類交流去促進理解。
今次訪問背景係中美關係自2019年起持續緊張,原因包括新冠疫情爭議、美中貿易摩擦、出口管制、TikTok喺美國前景未明、中國南海主權爭議同台灣問題等。2022年,時任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起北京強烈反彈,解放軍隨後喺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演。2023年,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訪台,再次令關係惡化,北京仲對佢實施制裁。呢啲事件令中美高層互動幾乎停滯,國會議員訪問嘅焦點亦一度轉向台灣。
作為眾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副主席,斯密特別強調重啟兩軍對話嘅重要性,佢話:「作為軍事委員會成員,我對兩軍缺乏溝通感到憂慮。貿易同經濟固然係首要,但軍事對話同樣關鍵。」代表團其他成員亦有類似講法,認為增進對話有助減少誤解同推動合作。
中美軍事對話曾因爭議中斷,2023年先慢慢恢復,但專家認為關係依然冷淡。今次訪問被視為推動軍事溝通嘅契機。美國駐華大使館發表嘅聯合報道指,雙方就促進交流達成共識,希望透過更多互動改善關係。斯密補充話:「我哋需要更多咁嘅交流,就好似李總理講,呢次訪問將為未來對話打好基礎。」
特朗普總統最近表示,佢計劃喺10月底韓國舉行嘅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同習近平會面,仲話「明年年初」會訪華。早前9月19號,佢同習近平已經有過一次長時間通話,為眾議員訪華鋪路。不過特朗普重申,如果有需要,可能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200%嘅關稅,顯示即使有對話,貿易摩擦依然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