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界近日就戰後如何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爭論不休,同時,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正面對兵源短缺壓力,推動政府考慮重啟義務兵役制。呢個消息引起年輕人廣泛關注,唔少人開始尋求拒服兵役嘅方法,令相關諮詢機構需求急增。上個月,德國內閣通過新法案,規定2008年後出生嘅男性明年起要填寫問卷,表明會唔會願意參軍,被視為逐步恢復兵役制嘅前奏。雖然德國自2011年起停止徵兵,但制度一直未正式廢除。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袖默茨(Friedrich Merz)接受法國TF1訪問時直言,當年停徵兵役「無疑係個錯誤」,但佢都承認,要恢復唔容易。
目前,德國現役軍人大概18萬,遠低於北約要求嘅26萬現役同20萬預備役。為咗追趕標準,政府計劃到2029年,每年招募大約3萬名新兵。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強調,如果招募目標未達到,聯邦議院有權採取措施恢復兵役制。隨住討論升溫,反戰組織嘅查詢大幅增加。德國和平協會暨反對兵役者聯合會指,今年5月網站點擊量高達5.5萬次,係去年同期嘅一倍。基督教和平組織EAK亦話,2024年嘅諮詢需求升咗三成。協會發言人曼內維茨(Cornelia Mannewitz)解釋,隨住戰爭風險討論增加,愈來愈多人擔心會被徵召參戰,令諮詢服務變得搶手。佢透露,組織以往主要幫助良心拒服兵役者,但而家因為需求急增,已經要增加人手。
年輕人反應兩極。18歲嘅蓋特納(Quentin Gärtner),作為德國學生聯合會(BSK)秘書長,話願意必要時參軍,但反對政府單方面拍板,認為涉及幾百萬年輕人前途嘅政策,應該要畀佢哋有份參與,否則好難激發保家衛國嘅熱情。另一位18歲化名安娜(Anna)嘅女孩則擔憂軍事化,覺得年輕人啱啱離開學校就要服兵役,太令人不安。佢指,唔少同齡人反對軍事化變成社會新常態。
民調數據反映代際分歧。今年6月YouGov調查顯示,整體54%德國人支持恢復義務兵役,但18至29歲年輕人支持度僅得35%,70歲以上則有66%贊成。莫恩基金會9月調查顯示,53%嘅12至18歲青少年支持推「社區服務」(Zivildienst),讓個人有得揀服役形式。
德國《基本法》第4條第3款保障公民有權拒絕服兵役,即使係現役或預備役軍人,都唔需要被迫上前線。過去,德國允許年輕人選擇「民役」,例如醫療或護理機構服務,最長20個月。拒服兵役者要提交詳細書面申請,說明政治、宗教或道德理由。曼內維茨警告,如果申請係抄襲或者用生成式AI寫,隨時會被駁回,尤其係曾經服役過嘅預備役,更加難說服軍方。基督教和平組織顧問拉特克(Jens Lattke)每日接到大量查詢,唔少係來自父母,驚仔女被徵兵。佢強調,拒服兵役必須基於良心理由,而唔係單純因為驚,但現實上恐懼往往成為主要動機。拉特克會幫助申請人審視自身道德信念同公民責任,亦會探討家庭戰爭經歷如何影響佢哋嘅價值觀。佢指出,烏克蘭戰事同歐俄緊張局勢嘅新聞,確實加深咗人哋嘅焦慮,特別係年紀較大嘅預備役,經常查詢會唔會被派去烏克蘭作戰。
隨住歐洲局勢持續緊張,德國年輕人對兵役制嘅態度,將會係影響政策走向嘅重要因素。未來幾年,政府點樣平衡國防需求同年輕人嘅權利同意願,將會係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