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美中經貿高層會談即將於西班牙馬德里登場之際,美國近日將23間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迅速回應,先對美國進口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調查,隨後針對美國自2018年以嚟對中國積體電路領域實施嘅多項制裁措施,正式發起反歧視調查,並表示將視情況對美國採取相應措施。此舉被視為中美科技貿易摩擦嘅最新升級,突顯雙方喺半導體產業嘅激烈角力。
呢次係中國第二次啟動反歧視調查機制。上一次係2024年8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並對鋼鐵同鋁產品加徵25%關稅。中國商務部隨即於2024年9月26日發起反歧視調查,並於2025年3月8日認定加拿大措施構成歧視性限制,進而對加拿大進口嘅菜子油、豌豆等商品加徵100%關稅;對水產品同豬肉加徵25%關稅。今次對美國嘅調查,顯示中國正積極運用國內貿易法規,維護本國產業利益。
中國商務部官網喺13日晚間7時50分發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7條及第36條規定,宣布就美國對中國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領域相關措施發起反歧視立案調查。公告指出,任何國家或地區如果喺貿易方面對中國實施歧視性嘅禁止、限制或其他類似措施,中國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反制。商務部已獲得初步證據,顯示美國相關措施符合該法第7條所指「喺貿易方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或其他類似措施」嘅情形。
調查對象具體包括:基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01調查結果,美國政府已或將對包括積體電路喺內嘅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以及其他禁止、限制或類似措施。其次,自2022年起,美國透過發布規則、發送通知函等方式,限制對中國出口積體電路相關產品、製造設備等,並限制美國公民參與中國半導體項目,例如2022年10月、2023年10月、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嘅相關規則。第三,自2022年起,美國依據《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及相關規則,限制企業同個人喺中國相關領域展開經貿與投資活動。此外還有,本年年5月,美國政府發布新聞同指南,限制使用包括華為昇騰晶片喺內嘅中國先進計算積體電路,並限制美國人工智慧晶片用於訓練中國人工智慧模型。
公告強調,美國喺積體電路領域各個環節,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零部件、材料、工具,以及具體應用場景等,對中國採取嘅其他歧視性禁止、限制或類似措施,都納入今次調查範圍。調查自本年9月13日起正式展開,期限通常為3個月,特殊情況下可適當延長。
中國商務部同時發布「答記者問」新聞稿,進一步闡明立場。發言人表示,近年嚟美國喺積體電路領域對中國實施一系列禁止同限制措施,包括301調查及出口管制等。呢啲保護主義做法涉嫌對中國構成歧視,旨在遏制中國發展先進計算晶片及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不但損害中國發展利益,更嚴重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同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發言人強調,中方決定發起反歧視調查,「後續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美國採取相應措施」。
發言人最後指出,今次調查將秉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進行,並歡迎包括中國國內產業、企業喺內,受美國措施影響嘅各利害關係方積極參與。「中方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中國企業嘅正當權益」。
事件發生喺中美經貿關係高度敏感嘅時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前日至17日率團赴西班牙同美國代表舉行會談,議題涵蓋美國單邊關稅措施、濫用出口管制同TikTok等經貿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今次嘅反制調查唔單止係對美國最新出口管制清單嘅直接回擊,亦反映中美喺關鍵技術領域嘅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美國商務部近期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目的係限制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中國則透過反傾銷同反歧視調查,尋求平衡貿易不公,維護本國產業自主發展。
由全球視角嚟睇,呢輪摩擦可能進一步衝擊半導體供應鏈穩定。積體電路作為現代科技核心,廣泛應用喺消費電子、汽車及國防領域,如果中美雙方措施持續升級,將加劇產業碎片化,影響自由貿易原則同法治精神。中國強調調查基於初步證據同國內法規,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但美國可能視之為貿易戰新戰線。未來發展值得密切關注,中方呼籲各方透過對話化解分歧,保障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