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2026年度美國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批准總額達8950億美元嘅國防預算。呢份法案作為美國國防政策嘅核心指導文件,目的係加快聯儲局國防部嘅採購程序,並大幅強化對台灣嘅軍事同安全支援。其中,「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嘅援助金額由2025年嘅3億美元大幅提升至10億美元,增加三倍,同時經費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新增戰傷醫療照護同醫療裝備支援,突顯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嘅深化。
法案將「台灣安全合作倡議」列為核心焦點,目標係全面提升台灣嘅自我防衛能力。內容涵蓋反艦飛彈、雷達系統、無人機、長程精準火力、綜合空防同飛彈防禦系統,以及情報同監視支援等多項目。相比2025年嘅3億美元預算,2026年嘅10億美元援助唔單止資金大幅增加,仲新增戰傷醫療同裝備支援,顯示美國對台灣軍事需求更全面嘅考慮。法案同時要求美國國防部同台灣推動聯合計劃,並將美台契約合作機制「制度化」,確保長期穩定嘅軍事合作。仲鼓勵邀請台灣參與2026年「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以增加台灣國際軍事舞台嘅參與度,進一步提升防禦韌性。
喺涉及印太地區嘅十項條款中,有五項同台灣直接相關,反映美國對台灣安全嘅高度重視。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透過快速採購辦公室同台灣建立戰略國防科技夥伴關係,共同開發軍事無人機等先進技術,以應對中國嘅軍事威脅。同時要求全面評估台灣嘅關鍵數位基礎設施,確保其面對潛在網攻時嘅韌性,反映出網絡安全喺現代戰爭嘅重要性,特別係俄烏衝突中無人機同網戰應用嘅經驗。法案亦要求美國國防部提交有關台灣軍事準備狀況嘅詳細報告,並評估美國及盟友喺台海爆發衝突時嘅應變計劃,展現對台海局勢嘅高度關注。仲要求建立軍事創傷醫療合作計劃,由美國軍醫同台灣軍方一齊參與,提升戰場醫療能力。
法案嘅通過反映出美國國會喺支持台灣議題上嘅跨黨派共識。共和黨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曾喺7月提出修正案,試圖刪除對台灣同烏克蘭嘅資金援助,主張美國應該優先確保自身邊境安全,但最終被兩黨議員否決。呢顯示即使特朗普政府未來可能調整對外援助政策,美國國會對台灣嘅強力支持依然唔會動搖。眾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就強調,呢份法案係美國聯合盟友同台灣一齊應對中國擴張威脅嘅戰略聲明,透過同歐洲盟友協調,進一步提升台灣嘅國際地位。
從戰略角度睇,《2026年度國防授權法》通過標誌住美國喺印太地區進一步轉向,特別係針對中國喺台海同南海嘅軍事行動。法案多項條款顯示美國正積極整合盟友資源,打造針對中國嘅全面威懾網絡。對台灣而言,10億美元嘅援助唔單止係資金支援,更係美國對其安全嘅長期承諾。法案仲要求美國國防部喺2026年3月前提交美日韓三邊國防合作嘅報告,並評估日本加入AUKUS第二支柱(Pillar II)嘅可行性,反映美國正推動印太聯盟架構進一步擴展。呢啲措施同對台灣嘅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構成美國喺印太地區嘅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