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近期爆發幾十年來最嚴重嘅社會動盪,導火線係政府上星期四(9月4日)突然封鎖超過二十個社交平台,包括大家常用嘅Facebook、Instagram、YouTube、X等等,理由係呢啲境外公司無喺當地合法註冊。呢個舉動激起數以萬計嘅年輕人不滿,上街示威抗議,同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導致至少十九人死亡,逾百人受傷。
示威者主要係被稱為「Z世代」嘅年輕人,年齡介乎十三至二十八歲。佢哋嘅不滿唔止因為「斷網」,更係對政府長期貪污腐敗同缺乏就業機會嘅總爆發。政府聲稱封鎖社交媒體係為咗「打擊假消息同仇恨言論」,但呢個做法被外界視為嚴重限制言論自由,隨即引發國內外廣泛批評。
抗議活動蔓延到尼泊爾多個城市,單係首都加德滿都(Katmandu),就有至少十七名示威者喺鎮壓中喪生。安全部隊向示威群眾發射水炮、催淚彈,甚至係實彈嚟驅散人群。聯合國對此表示「震驚」,促請進行公開透明嘅調查。國際特赦組織亦強調,對未造成即時致命威脅嘅抗議者使用致命武力,係「嚴重違反國際法」。
面對大規模抗議,尼泊爾政府最終選擇讓步。通訊及資訊科技部長古隆(Prithvi Subba Gurung)今日證實,已全面解除對Facebook、WhatsApp、YouTube等社交平台嘅禁令,相關應用程式已恢復運作。
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對事件表示「深感悲痛」,並指政府「唔會否定年輕一代嘅訴求」。不過,佢同時將暴力歸咎於「特定利益集團滲透」示威,但並無提供任何證據。佢表示政府將會向遇難者家屬發放撫恤金,並為傷者提供免費治療。總理奧利更宣布成立調查小組,承諾喺十五日內查明事件原因同評估損失,以確保日後唔再發生類似事件。
雖然社交媒體嘅封鎖已經解除,但呢場抗爭唔單止係一場「網絡自由之戰」。示威籌辦者強調,佢係成個世代對貪腐同經濟困境嘅不滿,官民之間嘅尖銳矛盾會唔會因為「解禁」而平息,仍然有待觀察。
今次事件亦為其他國家敲響警號。當一個政府試圖用「國家安全」或「打擊假消息」為名,去限制言論自由同人民嘅網絡權利時,可能反而會激發出更大規模嘅反抗。尼泊爾呢次示威清楚咁話俾我哋知,喺資訊高度發達嘅今日,社交媒體已經唔單止係娛樂工具,更係年輕人組織社會運動、表達訴求嘅重要平台。當呢個平台被剝奪時,佢哋嘅不滿就只能用更直接嘅方式去宣洩,導致衝突同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