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解僱聯儲局理事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庫克(Lisa Cook),引發經濟學家同法律專家廣泛憂慮。呢一舉動被視為幾十年嚟對聯儲局獨立性最大嘅威脅,可能推高通脹、增加借貸成本,對美國人日常生活造成深遠影響。特朗普咁做唔單止挑戰聯儲局獨立運作,仲可能重塑美國經濟未來。
特朗普試圖解僱庫克,理由係佢涉嫌喺2021年7月作出抵押貸款詐欺,將兩處房產申報為主要住所,藉此攞到較低利率。呢係聯儲局112年歷史以嚟,第一次有總統企圖解僱理事。庫克就喺訴訟中反駁,指呢啲指控只係特朗普想控制聯儲局嘅藉口。法院預計下週會決定,係咪暫時阻止解僱生效。特朗普仲公開表示,如果成功換走庫克,佢提名嘅人將可以以4比3控制聯儲局董事會,並再次要求將基準利率由4.3%大幅減到1.3%,同時威脅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福斯特(Jon Faust)警告,呢一系列動作顯示聯儲局獨立性正面臨嚴重威脅。
聯儲局作為美國中央銀行,主要負責制定貨幣政策,透過調整短期利率影響經濟增長同通脹。佢嘅獨立性確保決策係基於經濟數據同長期目標,而唔係短期政治壓力。經濟研究顯示,擁有獨立央行嘅國家通常能維持較低通脹。不過,特朗普嘅干預可能打破呢種平衡。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埃爾門多夫(Douglas Elmendorf)指出,特朗普要求一次性減息3厘,可能過度刺激經濟,推高消費需求,重現疫情期間通脹失控嘅情況。通脹上升會令食物、住房等日常開支增加,推高生活成本。金融市場一旦預期通脹失控,亦會要求更高嘅美債殖利率,令按揭、車貸等長期借貸更加昂貴。
歷史上,政治干預聯儲局往往導致嚴重後果。1960年代,約翰遜(Lyndon Johnson)因為越戰同扶貧計劃施壓要求低息;1972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為選舉阻止加息,最終都導致高通脹。土耳其更係一個警示: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喺2020年代初迫使央行維持低息,結果通脹飆升至85%,最後要加息到50%先勉強穩住經濟。
特朗普仲主張低利率可以減低聯邦政府37兆美元債務嘅融資成本,但咁樣會分散聯儲局維持低通脹同低失業率嘅核心職責。聯儲局結構設計原本就係要避免政治干預,理事任期長達14年,而且交錯安排,令總統唔能夠短時間內完全控制董事會。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正試圖改寫呢個制度。副總統萬斯同白宮顧問米蘭(Stephen Miran)都主張,聯儲局應該承擔更多「民主問責」。米蘭甚至提出要重組聯儲局,令解僱理事更容易。特朗普仲提名米蘭接替早前意外卸任嘅庫格勒(Adriana Kugler),顯示其進一步滲透聯儲局嘅意圖。
聯儲局嘅利率決策係由七位理事同12位地區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共同制定,而行長亦需經理事會批准。如果特朗普提名嘅人控制董事會,甚至對行長任命施壓,可能會進一步侵蝕聯儲局獨立性。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警告,干預行長任命將會係聯儲局「真正脫軌」嘅信號。呢啲結構性改變會令貨幣政策更容易受到政治影響,推高通脹同借貸成本,最終令美國人經濟負擔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