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近日宣佈,佢正喺烏克蘭拍攝一部關於當地戰爭同文化嘅電影。67歲嘅艾未未喺基輔接受訪問時表示,佢計劃留喺烏克蘭兩個月,探索呢個國家喺戰亂中點樣保持生機,以及文化喺艱難時期點樣延續落去。佢話:「我嚟到呢度,同人哋見面,了解佢哋嘅狀態、想法同渴望。我慢慢開始認識呢個國家同佢嘅人民,並思考我可唔可以做得更多。」
艾未未原本打算喺基輔國家展覽中心(VDNG)舉辦一場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嘅藝術展覽,預計九月中開幕。但最後佢決定全力投身電影拍攝:「我成日都想了解更多,挑戰自己,將自己放入困境之中。」佢話,「作為一個藝術家,我一定要搵到屬於自己嘅表達方式。」佢透露,自己啱啱由哈爾科夫(Kharkiv)北部前線返嚟,曾經喺戰壕中同烏克蘭士兵一齊生活,親身感受到戰爭嘅殘酷同真實。
幾日前,烏克蘭媒體 Obozrevatel 報導,俄羅斯行動藝術家維爾季洛夫(Pyotr Verzilov),即前獨立媒體 Mediazona 發行人,喺社交平台分享咗同艾未未嘅合照。相中兩人著住迷彩防彈背心、戴住鋼盔,身處戰區。維爾季洛夫大讚艾未未係「當代最重要嘅藝術家之一、世界文化嘅支柱同當代藝術嘅象徵」,並強調佢深入「戰爭腹地」支持烏克蘭人民,展現咗非凡嘅智慧同勇氣。
艾未未特別提到烏克蘭嘅象徵,向日葵。佢回憶:「戰爭初期,一位烏克蘭婦女對俄羅斯士兵講:『將葵花籽放入你口袋,明年就會長出向日葵。』呢句係我聽過最動人嘅話,好簡單但充滿詩意,深刻詮釋咗人生嘅真諦。」向日葵唔止係烏克蘭嘅文化符號,亦同艾未未嘅創作產生共鳴。佢最著名嘅作品之一,就係大型裝置藝術《葵花籽》。佢話:「我成長嘅環境同烏克蘭好似,連植物同泥土都令我想起屋企。我喺呢度建立咗一種情感聯繫。呢度嘅人好友善,樂意支持你,呢個都係我決定拍呢部電影嘅原因。」
呢部電影由一間支持烏克蘭文化、推動藝術家前往當地嘅非牟利機構資助。艾未未表示,作品將聚焦「烏克蘭呢片向日葵嘅土地」,展現人民喺戰爭中嘅堅韌同希望。佢希望透過電影傳達烏克蘭嘅文化活力,同人民逆境中對未來嘅信念。
喺訪問入面,艾未未亦對西方政策提出尖銳批評。佢話:「我唔鍾意任何犧牲人民權利、卻自詡道德高尚嘅國家。俄羅斯因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先至發動呢場戰爭;美國都係一樣,否則佢哋唔會試圖同俄羅斯一齊決定另一個國家嘅命運。」佢仲提到,過去幾年佢多次批評德國等國,指喺香港抗爭問題上只顧經濟利益,冇真正伸出援手。此外,佢指兩個月前喺柏林舉辦嘅個人展覽冇獲媒體關注,反映西方對佢藝術同觀點嘅忽視。
艾未未一向以關注人權同社會議題見稱。2017年,佢推出紀錄片《人流》,聚焦全球難民危機,拍攝地點涵蓋希臘、法國、肯亞、黎巴嫩、加薩地帶,以及美墨邊境。佢曾講過,拍攝過程中始終將自己視為難民嘅一員,因為佢成長經歷同難民處境有好多相似之處。今次喺烏克蘭嘅新電影,就係延續佢以藝術探討人性同社會困境嘅脈絡。
呢部關於烏克蘭嘅電影,不單係艾未未對戰爭與和平嘅深刻反思,亦係佢對烏克蘭人民堅韌精神同文化韌性嘅致敬。透過「向日葵之地」,佢試圖為呢片飽受戰火蹂躪嘅土地,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嘅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