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同美國最新達成嘅貿易協議深化雙邊經濟合作,同時喺全球科技競爭同技術安全領域展現戰略聯盟。根據昨日發布嘅聯合聲明,歐盟承諾採購價值400億美元嘅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並採用美國安全標準,防止技術流入「令人擔憂嘅目的地」,特別針對中國。與此同時,美國將歐盟汽車進口關稅由27.5%下調至15%,為歐洲汽車產業注入利好。呢份協議由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喺7月27日蘇格蘭達成口頭共識後正式公布,被視為邁向更全面貿易協定嘅重要一步。
協議顯著調整咗雙邊貿易框架。美國對歐盟70%嘅出口產品徵收15%關稅,較原先威脅嘅30%大幅降低,涵蓋天然資源、飛機及零組件、學名藥同化學品前體等產品,部分更享有優惠國稅率。歐盟則計劃取消對美國工業產品嘅關稅,並開放市場畀美國農產品同海鮮,包括堅果、奶製品、加工食品、豬肉同野牛肉等。針對半導體、藥品同木材等關鍵產品,美國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進行國家安全調查後,雙方同意將關稅上限設為15%,確保貿易符合經濟同安全利益。特別值得注意嘅係,美國將歐盟汽車進口關稅降至15%,並追溯至8月1日起生效。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表示,此舉緩解咗汽車產業長期面臨嘅不確定性,為企業帶來顯著利好。
能源同投資合作亦係協議嘅另一亮點。歐盟承諾喺特朗普任期結束前,從美國進口價值7500億美元嘅能源,包括液化天然氣、石油同核燃料,以填補放棄俄羅斯能源之後嘅供應缺口。此外,歐盟將喺美國追加6000億美元投資,進一步鞏固雙方嘅經濟聯繫。
喺技術安全方面,協議雖然未直接點名中國,但多次提及防止技術洩漏至「令人擔憂嘅目的地」,顯示對中國獲取先進AI技術嘅警惕。歐盟承諾採購400億美元美國AI晶片,並遵循美國安全標準,確保呢啲晶片唔會流入中國或者其他被美國視為潛在威脅嘅國家。呢個舉措延續咗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技術嘅限制政策。美國商務部強調,協議旨在促進「公平、平衡同互惠嘅貿易投資關係」,同時防止技術被用於違背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嘅目的。歐盟嘅配合表明其願意喺關鍵技術領域同美國結盟,但可能加劇同中國嘅緊張關係,中國或會將此視為歐盟喺技術領域嘅更強硬立場。
對歐盟嚟講,呢項協議既係經濟機遇,亦係技術自主性嘅挑戰。近年嚟,歐盟透過《晶片法案》等措施,致力提升半導體製造能力,減少對美國技術嘅依賴。不過,美國此前對17個歐盟成員國嘅AI晶片出口限制引發內部不滿。歐盟技術同安全專員維爾庫寧(Henna Virkkunen)指出,呢啲限制可能影響歐盟嘅AI發展雄心同單一市場運作。雖然美國已放寬部分限制,但新協議要求歐盟採取美國安全標準,增加企業出口AI晶片嘅審查成本,可能削弱其全球競爭力。謝夫喬維奇強調,歐盟會努力平衡技術合作同自主發展,確保長期經濟利益。
協議實施或會令歐洲與中國嘅關係蒙上陰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嘅半導體市場,對歐洲AI晶片需求強勁。如果歐盟嚴格執行美國安全標準,可能限制與中國嘅技術合作,影響歐洲企業喺中國市場嘅份額。中國商務部曾批評美國出口管制係「濫用權力」,並揚言反制,例如限制無人機同關鍵礦物出口,加劇貿易緊張。同時,中國正加速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華為同中芯國際喺AI晶片領域嘅進展可能削弱美歐嘅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