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喺8月起發布《勞動法》嘅最新解釋,統一社會保險糾紛等問題嘅法律適用標準,並規定由9月起施行。文件明確指出, 聘請者同勞動者約定,或者勞動者承諾免繳社會保險費嘅協議無效。如果聘請者未依法繳納社保,勞動者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要求解除合同並獲得經濟補償,法院將依法支持。呢項新規被外界解讀為「強制社保」,並喺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甚至一定程度嘅恐慌。民眾擔心政策會削減到手收入、加重企業負擔,進一步打擊低迷嘅就業市場同整體經濟。
中國嘅社保體系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同住房公積金,前三項由勞資雙方按比例分擔,後兩項則由企業全額繳納。雖然法律早已規定社保繳納係強制性,但實際執行不足,不繳或少繳社保嘅情況喺中小微企業同個體工商戶中相當普遍。好多僱主同員工會私下協議唔繳社保,藉此提高員工實際收入,或者只按最低標準繳納養老金。《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24》顯示,得28.4%嘅企業完全合規繳納社保,約七成存在唔繳交或少繳交嘅情況。結果就係社保同養老金賬戶缺口持續擴大,2021年基本養老金缺口已達7,000億元人民幣,保險行業協會預測,未來十年缺口可能增至8兆至10兆元。
隨住中國老齡化同少子化加劇,社保支付壓力逐年上升。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喺2019年就預測,城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會喺2035年耗盡,到2050年可能一個繳費者要養一個退休人。最高法院強調,新規旨在保障公民嘅社會保障權利,分散企業用工風險,並應對人口老齡化。但質疑聲認為,強制社保會進一步加重中小微企業負擔,甚至引發裁員或倒閉潮。要知道,中小微企業承擔住約八成就業人口,就業市場嘅基本盤就喺佢哋度。彭博社引用法國新業銀行估算,強制社保會令勞動者同僱主成本增加大約佔國內生產總值1%,對中小企影響尤其大。有小企業主直言,計畫裁員或者用外包方式規避社保成本。
對勞動者嚟講,強制社保可能令實際收入減少。有財經評論員指出,中國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大概佔稅前薪資嘅30%至40%,個人繳費比例約10.5%至22.5%,合計最低40%,最高可超過60%,遠高於德國嘅35%。以上海為例,社保基數下限為7,384元,企業同個人合計要繳納約2,673至2,799元,高過最低工資2,740元。呢對低收入者同小本經營者衝擊尤其大。網上甚至流傳有上海小食店嘅招聘廣告,寫明因無力負擔社保,只會招聘退休年齡員工。
此外,中國社保制度本身存在城鄉同體制內外差距巨大嘅問題。2024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4億,其中在職職工3.87億,離退休人員1.47億,撫養比跌到2.63:1,遠低於2010年嘅3.16:1。養老問題核心喺於公平同效率,有建議降低社保費率並暫停養老金上漲。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魯全都表示,要平衡擴大社保覆蓋率同中小企財務可持續性,長遠解決方法應該係逐步降低費率。《人民日報》則為新規辯護,話強制社保可以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需求,促進消費,並提供醫療、養老、失業等「兜底保障」。但輿論普遍質疑,政策冇充分考慮經濟低迷同就業壓力,反而可能加劇企業同勞動者困境,對經濟復甦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