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喺貿易政策上對中國展現出意外嘅寬容,與對印度同巴西等國採取嘅高壓關稅措施形成鮮明對比。此舉引發外界熱議:北京究竟握有咩獨特籌碼,令特朗普對華政策軟化?中國喺稀土領域嘅主導地位、堅定嘅談判策略,加上特朗普面臨嘅國內外多重挑戰,成為呢場中美關稅博弈嘅核心因素。
今年4月,特朗普仲將中國列為「美國最大威脅」,指責其長期「欺騙」美國,並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嘅關稅。然而,數月後佢口風明顯轉軟,不但延長咗對華關稅嘅暫緩期限,仲大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係「強有力嘅領導人」,並提出秋季舉行中美峰會。中國嘅關稅上限被限制喺30%,遠低於對印度、巴西實施嘅50%懲罰性關稅。特朗普此舉,係為咗避免美國零售商喺重要假日檔期前因進口中國商品而面臨成本飆升,同時爭取時間推動涵蓋科技、能源、稀土礦產等範疇嘅更廣泛貿易協議。
有分析指出,中國展現出比美國更願意打一場全面貿易戰嘅決心,令特朗普政府陷入被動,難以承受進一步升級帶嚟嘅經濟代價。
中國喺稀土領域嘅主導地位無疑係最大籌碼。稀土係電動車、導彈制導系統等高科技產品嘅關鍵原料,中國掌控住全球約六成產量同近九成嘅精煉能力。當特朗普宣布高額關稅後,中國隨即對七種稀土元素同永磁體實施出口管制,重創美國汽車工業。
早喺2019年,習近平已經高調視察江西贛州稀土工廠,強調稀土係「重要戰略資源」。其後,中國不斷加強產業布局,令稀土成為對美談判嘅王牌。正因如此,特朗普被迫喺政策上作出妥協,以保障美國高科技同軍工產業嘅供應鏈穩定。
特朗普嘅軟化亦同國內外多重壓力有關。佢需要平衡美國農民同企業嘅利益,尤其係推動中國將美國大豆進口量提高四倍,以縮窄2955億美元嘅貿易逆差。
同時,特朗普正忙住處理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喺阿拉斯加舉行嘅和平會談,以及應對烏克蘭戰事,分散咗佢對貿易戰嘅注意力。
相比之下,印度同巴西就冇咁嘅籌碼。印度由早期合作夥伴迅速淪為對手,普通商品被徵收25%關稅,俄羅斯石油進口更要額外多25%,預計本月27日生效。由於印度缺乏中國咁嘅經濟規模同戰略出口產品,自然成為特朗普關稅政策嘅主要目標。
中國除咗憑藉稀土優勢,仲透過將商品轉運到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嚟規避美國關稅。特朗普雖然以40%嘅轉運關稅作反制,但中國仍保持一定談判主導權。美國方面,則希望以放寬晶片出口限制作交換,爭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
有分析認為,中美可能喺高端晶片同稀土管制方面達成有限度緩和,對美國企業有利,但或會損害歐盟、韓國同日本嘅利益。不過,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仍然擁有巨大影響力。專家提醒,中國唔能夠過度自信,因為特朗普擅長製造混亂,政策隨時可能反轉。
目前,中美關稅休戰協議已經延長到11月初,雙方談判焦點係避免三位數關稅,以穩定全球經濟。中國憑稀土王牌暫時佔上風,但未來談判仍變數多多,結果將深刻影響全球貿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