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日爆發一場針對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隆加里諾(Darius Longarino)嘅網路風波。隆加里諾因過去喺社交平台批評中國新疆政策嘅貼文,被內地網民指控係「新疆獨立支持者」同「顏色革命」參與者。事件迅速延燒至曾邀請佢演講嘅中國大學,至少三間大學緊急喺官網刪除相關活動紀錄,再次突顯中外學術交流嘅敏感性同中國網絡民族主義嘅影響力。
事件起源於隆加里諾近期受邀到中國多間大學演講。佢係耶魯大學法學院Paul Tsai China Center嘅高級研究員,研究重點係中國嘅性別平等、性少數群體權利同相關法律議題。根據公開資料,佢喺2019年至2022年間,曾經多次發文,批評北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嘅政策。其中一篇2022年貼文就提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訪問新疆後嘅報告忽略咗中國對LGBTQ群體嘅壓制,形容呢個情況「尤其諷刺」。佢仲提過新疆政策對性少數群體造成嘅影響,呢啲言論被內地網民視為挑釁中國主權。
上星期二,湖南長沙嘅中南大學成為焦點。隆加里諾今年6月曾受邀到該校,就中國法院處理性騷擾案件發表演講。活動原本喺校方網頁公開,但當網民翻出佢舊貼文後,批評聲浪鋪天蓋地。有網民指控中南大學已被「境外敵對勢力」滲透,要求校方交代點解會邀請佢。類似聲音亦波及中國政法大學同浙江大學,呢兩間學校過去幾個月都有邀請過隆加里諾參與活動。現時,相關頁面已經無法打開,只剩搜尋結果,點擊後只顯示錯誤訊息,顯示校方已刪除內容以避風頭。
呢場網絡風暴反映咗內地網絡空間嘅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網民為隆加里諾貼上「新疆獨立支持者」嘅標籤,仲聯想到「顏色革命」,呢個係北京經常用嚟形容西方滲透、煽動動亂以顛覆政權嘅說法。有網民甚至直指佢支持維吾爾分離主義,呼籲當局徹查邀請佢嘅大學。事實上,隆加里諾本身並非專注於新疆問題,佢嘅研究主要係中國LGBTQ議題,例如同性婚姻倡議同學生權益。佢亦曾經參與多場相關研討會,包括2024年8月喺YouTube上有關「中國大陸LGBTQ態度」嘅討論。不過,當舊貼文被翻出,就迅速成為政治攻擊嘅焦點。
新疆議題一直係中西關係嘅敏感點。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同歐盟,長期指控中國喺新疆涉及強迫勞動同人權侵犯,政策被視為針對維吾爾等少數族裔嘅系統性壓制。2022年,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雖然發表咗訪問報告,但內容被批評過於溫和。北京則堅決否認相關指控,重申新疆政策係用嚟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同極端主義,並透過教育同職業培訓推動穩定同發展。近年,中國政府積極製作同播放新疆紀錄片,反駁西方說法,雖然對部分歐盟制裁有所放鬆,但歐方依然維持針對新疆嘅限制措施。
呢件事亦非首例,反映出中外學術交流嘅困境。中國大學積極邀請海外學者,以提升國際化水平,但一旦學者過去言論涉及敏感議題,就容易引爆審查同公關危機。今次案例顯示,中國網民動員速度極快,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已經成為監控外來影響嘅工具。類似事件喺過去亦曾經發生,導致部分合作項目擱置。
美國學界透過耶魯中國中心等機構推動交流,但地緣政治摩擦令呢啲努力變得脆弱。隆加里諾本人暫時未公開回應,但佢LinkedIn顯示仍持續關注中國LGBTQ議題,例如2023年對清華學生因分發彩虹旗受罰嘅事件發表評論。中國網民嘅反應,則再一次突顯內地對西方「干涉內政」嘅高度敏感,尤其係新疆、台灣同香港問題。
專家分析認為,呢類事件可能會打擊中國大學嘅國際合作意願。校方為避免被扣上「滲透」帽子,或會加強審查學者背景,令學術自由受限。西方學者亦被提醒,在涉華敏感議題上必須謹慎,以免影響跨國交流。隨住中美競爭加劇,呢類爭議恐怕會成為常態,窒礙全球知識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