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紐約市私營企業淨增僅956個工作崗位,創下數十年嚟非經濟衰退期間最慢嘅就業增長紀錄。根據紐約市獨立預算辦公室數據,去年同期全市新增有6.6萬個私營崗位,反映企業招聘步伐明顯放慢。金融保險、酒店餐飲同零售等支柱行業仲出現裁員潮,對紐約華人社區造成深遠影響。2024年,紐約市經濟逐步走出疫情陰霾,就業水平創新高,華爾街(Wall Street)員工仲攞到史上最高年終獎金。然而,2025年嘅就業市場急轉直下,除咗疫情同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之外,今年上半年嘅就業增速跌到2003年以嚟最低。預計全年只新增3.19萬個工作崗位,遠低於疫情前每年約10萬個嘅增長量。呢種疲弱表現令好多行業從業員壓力大增,尤其係華人打工仔。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變化多端嘅關稅政策為紐約經濟蒙上陰影。海關查驗外國旅客手機同遣返事件頻頻發生,旅遊業因此大受打擊。紐約市觀光與會展推廣局已下調原本預期嘅訪客目標。美國酒店華裔協會主席表示,外國遊客數量減少咗大約10%至20%,直接影響酒店同餐飲業收入。紐約市審計長蘭德(Brad Lander)辦公室研究指出,2025年本地旅遊消費預計減少90億美元。關稅推高成本、經濟不確定性升溫,加埋零售業收入下跌,三重壓力令紐約市失業率升到4.7%,高過紐約州同全國平均水平,而青年失業率尤其嚴重。
金融保險業係紐約經濟支柱之一,2025年已裁減3,200個崗位,包括高盛等大行都宣布縮減人手。喺曼哈頓中城一間投資銀行做交易員嘅丁先生話,雖然佢嘅前台交易員職位暫時安全,但研究分析等後台職位裁員頻繁。佢指出,企業對市場信心不足,要減省開支,而人工智能(AI)技術快速發展,亦令好多分析工序被自動化取代。受關稅政策影響,零售業採取更加保守策略,幾乎停晒招聘。科技行業嘅就業增長同樣明顯放緩。喺紐約做軟件工程師嘅陸女士分享自己嘅經歷。佢喺疫情期間大學畢業,入咗一間條件一般嘅科技公司,本打算經濟復甦後跳槽去更好嘅職位,但市場低迷令計劃受挫。自2025年初以嚟,佢申請咗十幾份工,但全部冇回音。佢感慨話,相比起而家,疫情期間反而似係求職嘅黃金時期。
紐約嘅華人社區喺金融、酒店餐飲、零售同科技等行業嘅參與度都好高,今次就業市場低迷對佢哋嘅影響特別顯著。唔少華人從事嘅服務業工作高度依賴旅遊業,外國遊客減少直接衝擊咗呢啲行業嘅穩定性。科技業招聘放緩亦令年輕華人求職者無奈。雖然形勢嚴峻,但市獨立預算辦公室預測,隨住全球經濟回穩,紐約嘅旅遊業同就業市場有望喺未來幾年逐步回暖。不過,喺關稅政策同AI技術雙重壓力之下,企業同求職者都要採取更加靈活嘅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