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叱咤風雲嘅內地房產巨頭恒大集團,自 2009 年喺香港上市以嚟,風光一時,但最終都難逃除牌嘅命運。香港聯交所喺 12 號正式向恒大發出除牌通知,宣告呢段長達 15 年嘅上市旅程正式終結。
港交所今次出手,主要係因為恒大未能喺指定嘅時間內達到復牌要求。自 2024 年初停牌以嚟,恒大嘅股票一直冇辦法恢復交易。按照《上市規則》第 6.01A(1) 條,港交所最終決定取消佢嘅上市地位。恒大喺一份公告入面都講明,公司唔會就呢個除牌決定提出覆核。佢哋提醒晒所有股東同投資者,雖然股份喺除牌之後依然有效,但係就冇得喺港交所買賣㗎啦。日後,恒大亦都唔再受上市規則嘅規管。
回顧返恒大嘅發展史,真係令人唏噓。佢哋喺 2009 年上市之後,就好似打咗雞血咁,大舉擴張到健康、金融、甚至農牧等各個領域。去到 2017 年,恒大嘅市值曾經一度衝上 4,000 億港元,創辦人許家印仲曾經登上胡潤百富榜首富。
不過,呢啲所謂嘅「榮景」其實係建基於高負債、高槓桿嘅擴張模式。2020 年,恒大嘅合約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有成 7,232 億人民幣。點知嚟到 2021 年,公司嘅流動性危機突然大爆發,股價喺一年之內就由 14 港元暴跌到 2 港元都冇。到咗 2022 年 6 月底,恒大嘅總負債高到嚇人,有成 2.47 兆元人民幣,未還嘅到期債務同逾期商票夾埋都超過 5,200 億元。
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就話,恒大以前嗰種高速擴張模式,喺市場順風順水嗰陣時就賺到盤滿鉢滿。但係一旦風向轉變,佢哋嘅高槓桿壓力就會全面爆煲。呢次除牌,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都覺得係遲早嘅事,係多年嚟債務危機同埋資訊唔透明累積出嚟嘅必然結果。
恒大嘅除牌,對市場信心同埋一眾債權人嚟講,無疑係一記重擊。業界普遍認為,恒大退市其實反映咗內地房地產企業嘅風險,正喺度透過市場化同法治化嘅機制加速出清。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就認為,恒大嘅除牌唔只係一間公司嘅危機,而係成個行業喺度進行深度調整。佢預計,未來政府嘅政策唔會再淨係救項目,而會慢慢轉向推動企業轉型。中指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亦都指出,其實之前都已經有唔少房企因為類似嘅原因退市,恒大嘅個案只係延續咗呢個趨勢,估計未來仲會有更多出事嘅企業會被除牌。
雖然恒大除咗牌,但係佢哋嘅債務並唔會因為咁就消失。不過,未來喺清盤人嘅主導之下,資產處置嘅彈性會大啲,而債權人嘅議價能力同資訊透明度就會相對下降。但係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就分析,儘管除牌可能會削弱恒大嘅融資能力,甚至加劇經營壓力,但係境內外嘅債權人行使權利並唔會受到直接影響。此外,恒大集團嘅土地同在建項目都已經被盤點,當務之急係要保障業主嘅權益,確保樓盤可以順利交付。
總而言之,恒大嘅除牌,唔單止標誌住一個時代嘅終結,亦都反映咗內地房地產市場嘅深層次轉變。呢個事件將會對海外債權人、香港金融市場,同埋內地房地產鏈帶嚟長遠嘅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