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何宇恒今早於電台節目透露,天文台人工智能預報模式「風烏」早在一周前已預測到本周初廣東沿岸將有東西走向雨帶覆蓋,成功為本港8月首周三場黑色暴雨提供預警基礎。何指,該模式預測本周將有大雨及狂風雷暴,雖降雨位置未完全精準,但已能較早捕捉大尺度天氣形勢,表現稍勝傳統數值預報模式。
何宇恒表示,天文台上周觀察到強勁西南氣流、高空擾動及強烈高空輻散等有利大雨的因素,結合「風烏」預測,確認本周初廣東沿岸24小時雨量將顯著增加。AI模式在未來10日的大尺度天氣預報,如西南季風強度及高空擾動位置,表現已與傳統模式相當甚至更佳。此外,「風烏」在熱帶氣旋路徑預測上亦較傳統模式精準,誤差範圍從500至800公里收窄至300至500公里,但強度預報仍偏弱,難以預測強颱風或超強颱風,需進一步改良。
天文台目前提供「風烏」、「伏羲」、「盤古」及歐洲「AIFS」四個AI預報模式供公眾參考。各模式利用過去40年氣候數據,通過機器學習訓練,掌握天氣變化規律。惟因演算法及數據研判差異,各模式預測結果或有分歧。天文台將持續驗證AI模式表現,總結經驗。現時AI預報模式應用仍處初步階段,針對暴雨案例較少,未來需更多數據驗證以提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