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稀土、90%永磁體都係中國貨 德國而家先識驚
70%稀土、90%永磁體都係中國貨 德國而家先識驚

德國經濟部喺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帶領下,聯同歐洲風電產業一齊發布一份路線圖,目標係大幅減少對中國永磁體嘅依賴。永磁體係風力渦輪機嘅核心部件,特別係喺海上風電領域,高性能永磁體唔單止可以提升設備效率,仲可以減低維修次數。不過,依家全球大約九成永磁體都係中國供應,而製造永磁體所需嘅稀土資源同樣高度依賴中國。面對咁嘅現況,德國決心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加強能源產業嘅韌性,同時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根據路線圖內容,德國設立咗幾個階段目標:到2030年,希望有30%永磁體嚟自中國以外嘅替代來源;到2035年,呢個比例要提升至50%。至於稀土方面,亦有類似計劃到2030年,至少有35%嘅稀土供應來自其他國家。為咗達到呢啲目標,經濟部提出咗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同長期供應合約掛鈎嘅投資擔保、設立原材料基金、推動能源科研,以及同澳洲、日本等友好國家建立新嘅夥伴關係。呢啲做法,旨在為德國同歐洲嘅風電產業打造一個更穩定、多元化嘅原材料供應網絡,唔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

德國經濟部喺新聞稿中強調,德國同歐洲本身已經擁有強大嘅風電產業,確保像永磁體咁嘅核心零件穩定供應,對整個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新聞稿講到:「我哋希望有系統咁減低對關鍵產品,特別係嚟自單一第三國嘅依賴。」因此,政府會支持企業喺供應鏈多元化方面所作出嘅努力,並會透過政策工具推動海外投資同技術創新。同澳洲、日本等國嘅合作唔淨止係供應原材料,仲會拓展到技術研發同資源回收利用,以整體降低對稀土等關鍵原料嘅需求。

呢份路線圖其實都係德國政府對華「去風險」(De-risking)戰略其中一部分。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全球能源市場已經清楚見識到過度依賴單一供應方所帶嚟嘅風險。作為歐洲最大嘅經濟體,德國喺能源轉型同實現氣候目標上扮演住重要角色。不過,中國而家控制住全球約七成稀土開採,仲有九成以上嘅永磁體生產,呢種壟斷性地位的確令德國面臨供應不穩嘅潛在風險。

除咗開拓新供應來源,路線圖亦提到技術進步同資源回收嘅重要性。透過開發更高效嘅永磁體技術、提高稀土回收率,德國希望可以進一步減少對新開採原材料嘅需求。例如,回收已經用過嘅風力渦輪機永磁體,又或者研發唔再依賴稀土嘅替代技術,都係長遠目標之一。德國經濟部亦會投放資源喺能源科研項目,推動風電設備設計同製造創新,從根本上減低對關鍵原料嘅總體依賴。

德國風電產業界對呢份路線圖普遍表示支持,認為佢為整個行業提供清晰方向。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一名發言人指出,供應鏈多元化唔止可以提高抵禦風險嘅能力,仲有助推動歐洲本地製造業發展。不過,分析人士亦提醒,實現呢啲目標並唔容易,因為替代來源開採成本高、技術研發需時,而且要同中國競爭價格並唔容易。儘管如此,德國政府對實施路線圖表現出強烈決心,計劃透過財政補貼同國際合作,加快整個過程。

發佈時間: 2025年08月07日 15:3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