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十多年前推出「美國製」Moto X,試圖在蘋果與三星主導的智慧手機市場突圍。時任執行長伍德賽(Dennis Woodside)表示,部分消費者對「美國製」情有獨鍾。2013年,摩托羅拉在德州沃斯堡設廠,推客製化手機,允許消費者自選機身顏色。然而,該計畫僅維持一年,因銷量低迷、成本高昂,於2014年關廠,組裝線轉移海外。
伍德賽坦言,失敗主因是美國缺乏技術熟練工人。手機組裝需靈巧操作數百個微型零件,但美國工人多不熟悉此類作業,需從頭培訓,效率難比亞洲。Moto X電池、螢幕等關鍵零件仍依賴亞洲進口,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據報導,Moto X於2013年第三季僅售50萬支,遠低於預期。
近期,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與印度製手機課高關稅,促使企業重新審視供應鏈。摩托羅拉的案例突顯美國製造業挑戰:卡托研究所2024年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不願轉職工廠,認為現職更佳。相較之下,中國大陸擁有充足勞動力與成熟職訓體系。專家Carolyn Lee指出,AI與自動化正改變製造業,未來職位或需程式設計與數據分析等新技能。伍德賽提醒,企業在美設廠前,須審慎評估人力資源是否充足,以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