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最近爆出重大機密外洩事件,傳出同公司即將量產嘅2奈米先進製程有關。根據內部調查,多名員工疑似違規取得同洩漏關鍵資料畀一間重要設備供應商,引起業界同國安層面高度關注。台積電已經果斷出手,將涉事員工即時解僱,並啟動法律程序,重申對此類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事件突顯咗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嘅複雜性,同時暴露咗技術保護上嘅漏洞。
事件係由台積電嘅例行安全監控系統發現可疑活動起底。消息話,涉事員工違規存取咗2奈米製程嘅敏感資料,包括製程參數、設備配置同生產流程等,並洩漏畀一間外商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呢間供應商唔單止係台積電嘅長期夥伴,仲多次攞過「優良供應商獎」。據知,呢間公司規模龐大,供應嘅範圍由先進製程設備到封裝方案都有,係全球五大設備商之一。雖然台積電未有公開對方名,但有台灣設備商透露,該外商同台積電嘅合作非常緊密,涵蓋爐管、蝕刻機、沉積設備等多個核心領域。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喺內部聲明中強調,2奈米技術除咗依賴尖端技術,更需要多年嘅產線經驗同專有know-how,係公司保持全球競爭力嘅核心所在。「我哋會盡一切努力保護呢啲資產,確保台積電嘅市場領導地位。」台積電發言人補充講,事件發生之後,公司已即時加強內部監控,並聯同台灣有關機構展開調查。根據《國家安全法》,14奈米以下嘅技術已被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一旦確認洩漏屬實,涉案人或會面對重刑。
有產業分析師指出,今次事件再次突顯半導體供應鏈嘅脆弱性。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客戶包括蘋果、英特爾、輝達等科技大牌,而2奈米製程預計喺2025年底量產,主要應用喺AI、5G、電動車等領域。若洩密事件擴大,唔單止影響台積電嘅技術獨佔地位,仲有機會衝擊全球供應鏈穩定。有台系設備商透露:「嗰間外商供應商喺台積電產線比重唔細,就算要換人,現實上只能喺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艾司摩爾(ASML)、拉姆研究(Lam Research)等其餘幾大巨頭中揀,台灣供應商短期內唔夠班。」
其實,台積電同該外商供應商合作歷史悠久,早喺10奈米時代已經係拍住上。近年發展3奈米、2奈米製程期間,對方提供嘅爐管設備更成為關鍵,用於晶圓熱處理同薄膜沉積。不過今次洩密事件令外界開始質疑供應鏈管理是否穩陣。有分析認為,台積電會當呢件事係個別事件處理,未必會大幅改動供應商結構。畢竟,要完全取代呢類大型供應商成本高昂,而且會影響產線進度。例如爐管設備本身已採多供應商策略分散風險,短期內未必會構成重大打擊。
呢件事同時引發國安方面嘅憂慮。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重鎮,長期面對中國等外國技術竊取威脅。台積電之前都曾經出現洩密風波,例如2018年員工涉嫌洩漏14奈米技術畀對手,之後公司強化咗背景審查同資料權限控管。到咗2025年,面對地緣政治壓力,台灣政府進一步收緊對先進製程技術輸出、人員流動監控。有專家警告,如果洩密範圍擴及外部或敵對勢力,恐怕會動搖市場對台積電嘅信心,甚至拉低股價。事實上,事件爆出後台積電股價雖然有輕微波動,但投資者大致仍相信公司有能力應對風險。
台積電表示,目前調查仍然進行中,未能確認被洩資料嘅實際範圍同損害程度。公司承諾會繼續強化資安系統,包括AI 監控同員工教育,以防類似事件重演。同時呼籲業界共同維護供應鏈誠信,守住技術防線。
展望未來,2奈米技術若能順利量產,有望鞏固台積電喺全球嘅霸主地位。根據市場預測,去到2026年,台積電喺先進製程市場市佔率可望突破80%。但呢單洩密案正正提醒業界,即使供應鏈合作可帶來效率,亦同時潛藏機密外洩風險。台積電表示會吸取今次教訓,進一步完善內部治理,守住技術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