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5月喺白宮提出一項雄心勃勃嘅太空國防計劃,命名為「金穹計劃」(Golden Dome),目標係打造一套能夠全球攔截飛彈威脅嘅高端防禦網。根據CNN引述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國防部已排定喺2028年大選前夕進行金穹系統首次重大測試。呢個緊湊嘅時間表唔單止突顯咗特朗普政府嘅政治企圖,亦令部分國防高層對進度過快、監督不足產生疑慮。
特朗普總統當時聲言,要喺三年內建成金穹系統,開通後將全面保護美國本土免受飛彈攻擊。計劃核心包括天基感測器同攔截系統,並整合現有技術,實現全球防禦覆蓋。CNN於3日報導指,國防部已將此測試命名為「FTI-X」,即「整合飛行測試」(Flight Test Integrated),目的係驗證各項感測同武器系統能否協同運作,並同步攔截多重目標。測試預定喺2028年第四季進行,剛好就係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一位國防官員透露:「佢哋希望喺2028年11月攞到勝利」,意味住金穹將成為特朗普選戰一大亮點。國防部目前正全速排除任何可能延誤計劃嘅因素,確保一切如期推進。
金穹計劃所需資金龐大,特朗普政府已透過「大又美法案」(Great American Act)撥出250億美元起始資金,但專家估計,最終總成本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飛彈防禦署(MDA)負責領導整個研發項目,當中一大難題就係要部署足夠數量嘅衛星,先可以涵蓋整個美國領土。有官員指出,要成功攔截飛彈,所需嘅衛星數量非常可觀,呢不單係技術問題,仲涉及龐大嘅經濟投入同工業產能挑戰。
太空軍司令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已被特朗普欽點為金穹項目嘅主要負責人,佢最近喺一場航太工業峰會上坦言:「最大嘅技術挑戰,喺於點樣建造天基攔截系統。雖然物理層面上已經證明可行,但我哋未證明,係咪能夠喺經濟上實現?又可唔可以大規模生產?夠唔夠衛星應對威脅?我哋嘅工業基礎,擴張速度快唔快得切?」呢番說話反映出計劃係理想同現實之間拉扯。
第二位知情人士透露,2028年嘅測試可能只係金穹第一階段,主要目標係以現有技術快速驗證概念,為下一步大規模部署吸引更多資金。事實上,一啲關鍵技術已經有實質進展。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執行長沃登(Kathy Warden)早前喺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已展開天基攔截器測試,支援政府加快建設金穹。而國防部亦於上月宣佈,飛彈防禦署喺阿拉斯加成功測試由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研發嘅長程雷達系統,有望成為金穹核心組件。種種跡象顯示,計劃已逐步從構想走向實踐。
然而,唔係所有國防官員都認同金穹計劃嘅快車道策略。有人擔心,為求效率犧牲監督會帶來長遠風險。例如原本負責審查金穹項目嘅作戰測試與評估主任辦公室(DOT&E),已經被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下令解散,佢喺備忘錄中指出,金穹項目將免受傳統審查程序限制,以確保如期推進。此舉喺國防內部引起爭議,有人認為未經全面評估下,技術風險恐未能有效掌控,影響系統可靠度。
金穹構想其實早有根基。自特朗普上任以嚟,太空一直係佢國防戰略嘅重中之重。佢喺2019年成立太空軍,並大舉投入相關資源。面對伊朗、北韓甚至俄烏戰爭暴露出嘅導彈風險,金穹被視為「鐵穹」(Iron Dome)嘅升級版,但範圍更廣,涵蓋太空領域。批評者指出,類似構想喺冷戰時期亦曾出現,例如雷根政府提出嘅「星球大戰」(Star Wars)計劃,最終因經費過高告吹。但特朗普政府強調,現今科技已經唔同往日,有能力實現構想。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國防部現正全力以赴,確保2028年測試如期完成,以回應特朗普對選民作出嘅承諾。而《印度時報》亦提到,測試時間點巧妙,背後不乏政治考量,極可能成為特朗普選情嘅關鍵元素之一。總體而言,金穹不僅係軍事科技挑戰,更象徵住美國未來國防嘅發展方向,勢必成為未來幾年國內外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