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國家反貪腐局(National Anti-Corruption Bureau, NABU)聯同專門反貪腐檢察官辦公室(Specializ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or’s Office, SAP)近日聯合揭發一宗震撼全國嘅軍事採購貪腐醜聞,當中涉及多名現任議員、地方官員同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 of Ukraine)成員,構成一個龐大嘅貪腐網絡。調查顯示,嫌疑人涉嫌喺購買軍用無人機同電子戰系統時,刻意抬高價格,抽取高達合約金額三成嘅回扣,導致國家軍費嚴重流失。
呢宗案件唔單止突顯戰時軍事資源管理嘅漏洞,更加喺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亦對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標榜嘅反貪承諾構成考驗。
根據NABU同SAP發表嘅聯合聲明,呢個貪腐網絡喺2024至2025年間活躍運作。涉案人士同供應商串通,透過簽訂虛高價格嘅合約吞公帑。調查發現,佢哋喺採購小型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同無線電電子戰系統時操控流程圖利自己,部分合約金額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回扣比例高達30%,直接削弱前線部隊防衛力。
至今已有四人被捕,包括澤連斯基所屬「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議員庫茲涅佐夫(Olexiy Kuznetsov),其黨籍已被暫停配合調查。其他涉案者包括地方政府負責人、國民警衛隊多名成員,以及軍工企業高層人士。雖然當局未公布總損失金額,但外界估算損失或超過數千萬美元,對烏克蘭有限嘅國防預算構成沉重打擊。
內政部長克利門科(Ihor Klymenko)表示,涉事嘅國民警衛隊人員已被停職,正接受進一步調查。他強調,政府會全力配合反貪部門,確保調查公開公正。澤連斯基亦喺Telegram發文重申對貪腐「零容忍」立場,讚揚NABU同SAP展現嘅獨立調查精神,指新通過嘅法律提供「真正有效嘅工具」,呼籲社會齊心合力「揭開腐敗黑幕,伸張公義」。
不過,澤連斯基嘅強硬表態亦引起部分批評,有人質疑佢之前試圖干預反貪機構獨立性。
更巧合嘅係,案件喺烏克蘭國會恢復NABU同SAP獨立地位僅僅兩日後爆出。追溯背景,喺2025年7月底,國會通過一條備受爭議嘅法例,將兩大反貪機構置於總統任命嘅總檢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Prosecutor General)監管之下,立即惹來歐盟同國內民間團體不滿,批評有削弱反貪獨立之嫌。
法案通過後,引發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首次全國性大規模示威,數萬人走上街頭,指責政府戰時擴權、踐踏民主。起初澤連斯基為法案辯護,指控反貪機構效率低下、甚至懷疑遭俄羅斯滲透,但最終喺壓力下讓步,提出修訂版本,獲得NABU同SAP接受。新法喺8月初正式通過,恢復機構獨立地位,標誌澤連斯基一大退讓,亦突顯烏克蘭政治中反貪議題嘅敏感程度。
分析認為,今次案件迅速曝光,或許正係新法生效後反貪機構「大顯身手」嘅開始,旨在重建民眾信心。
烏克蘭嘅貪腐問題由來已久,尤其軍事部門一直係黑金滋長溫床。自俄羅斯入侵以來,西方提供數百億美元軍援,但資金流向多次成疑。2023年就曾傳出軍備採購價格虛高、資金挪用等醜聞,惹起國際社會嘅震驚。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24年貪腐指數,烏克蘭喺180個國家中排第105位,顯示反貪仍面對漫長挑戰。
今次事件再次暴露軍購制度深層漏洞,供應鏈不透明、監管薄弱、審批制度混亂,為官員貪污開方便之門。無人機係烏克蘭抵抗俄軍嘅重要裝備,理應用嚟提升戰力,卻變成少數人斂財工具,令人痛心。
民間反應強烈,基輔同多個城市出現抗議潮。反對黨直指澤連斯基反貪承諾係空話,批評政府內部仍權力橫行。民間團體呼籲加強軍購透明度,甚至建議引入國際監察機制,以防同類事件再現。
國際社會亦高度關注。歐盟多次表明,若烏克蘭希望加入歐盟,反貪要更認真。歐盟官員指出,呢宗案件雖然反映某種進展,但亦突顯制度性問題,可能影響未來援助分配。美國同北約盟友亦有保留,強調援助資金必須用得其所,否則支持會逐漸淡化。
專家分析,今次軍購貪腐案唔單止侵蝕民眾信任,亦可能成為國際觀察烏克蘭改革決心嘅轉捩點。喺戰爭壓力同經濟困境夾擊下,政府必須平衡前線軍需與體制透明。
NABU主任表示調查仍會擴大,預計會有更多涉案人士浮面。SAP檢察官亦指,呢單案證明咗反貪機構真正嘅獨立性,未來會對軍事部門進一步加強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