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喺當地時間7月31號晚,喺白宮出席活動後,正式簽署一項新嘅關稅法令,對全球多個國家實施附加關稅,標誌住佢第二任期進一步強化貿易保護主義。根據白宮公布嘅內容,法令將於8月7號生效,台灣出口到美國嘅產品將被徵收20%關稅。雖然比起特朗普早前提出嘅32%大幅回落,但依然高過日本同韓國嘅15%。
今次措施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嘅重要一步,主打保護美國本土工人同產業利益。白宮聲明指出,新增嘅關稅稅率介乎10%至41%,其中以敘利亞最高達41%,歐盟、日本同韓國則劃一為15%。特朗普亦喺佢自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已經同台灣達成協議,確定20%嘅稅率。
其實早前已有台灣媒體報道,指台美雙方喺關稅問題上達成「某種共識」,但一直未見具體細節。有分析認為,台灣原本期望同日韓睇齊享有15%嘅稅率,惟最終未能如願。台灣出口導向嘅經濟結構令電子、機械、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或因為呢個關稅水平受到壓力,對外競爭力面臨挑戰。
而北美方面,特朗普同時宣佈將加拿大產品嘅關稅由25%提高至35%。白宮表示,呢項決定係針對加拿大「持續嘅不作為及報復行為」。卡尼政府早前宣佈計劃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特朗普隨即回應,稱此舉將令美加貿易協議變得「極其困難」。作為美國長期重要貿易夥伴,加拿大面臨更高關稅,勢必加劇雙邊緊張關係。
至於備受關注嘅美中貿易談判,現時雙方仍未就延長即將喺8月12號到期嘅休戰協議達成共識。根據協議,美方對中方產品關稅由145%降至30%,中方則對美國產品徵收10%,由原本嘅125%大幅下調。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談判氣氛正面,但仍需特朗普最終拍板。白宮進一步表示,雙方對話「正朝正確方向發展」,但未有提供具體內容。
除了中國同台灣,特朗普政府亦迅速同其他貿易逆差國磋商關稅安排。根據新法令,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同印尼被定為19%,越南同台灣一樣為20%;土耳其、委內瑞拉、愛爾蘭、德國、日本同韓國則均為15%;印度30%、加拿大35%。截至目前,美國已經同2024年前十大貿易逆差國中大多數完成關稅安排或發出通知,僅剩中國同墨西哥仍喺談判中。
特朗普政府強調,呢套新政策係要「重組世界貿易」,務求美國利益優先。不過,國際社會反應唔一。有經濟學者指出,大規模徵稅可能推高美國國內物價,加劇全球供應鏈壓力;對台灣、日本、韓國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而言,亦可能構成實質衝擊。
隨住8月7號新法令即將生效,市場焦點將集中喺各國如何應對,以及美中談判會否喺休戰期屆滿前達成新協議。呢場由特朗普親自主導嘅關稅變局,已不止係單純嘅貿易工具,更係一次針對全球經濟秩序嘅再洗牌。